有了周秦川傳授的面包秘方和經營之道,他的客棧生意自然是紅紅火火,又有小段打理,更沒有什么操心之事。
東叔一心想要趙子桐在科舉路上更進一步,奈何他志不在此,以前為了縣學給的那點口糧,稟生年考時還用下功。
客棧生意一好,沒了衣食之憂,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不是說他不讀書,而是不愿讀那些圣賢之書,趙子桐更喜歡看軼聞野史,鉆研諸子百家的雜學。
不過終究耐不住東叔嘮叨,進學不能遂老人家的愿,就只得在成家一事上讓步,娶了同縣的一戶葉氏人家的小姐,以前吊兒郎當的趙子桐算是安定了下來。
成親后起居有節,不再三天兩頭的不著家,飲食有了規律,這人就胖了起來。
正因如此,才沒有錯過北上京師,投宿到趙子桐店里,今日以一己之力護住趙子桐的高大書生——王越。
說書生其實并不準確,據趙子桐所說,王越可是高中過進士,還做過御史的,只是三年前其父因病身亡,這才回家丁憂。
如今喪期已滿,自當回京報備,聽候任用。
他是豫南人,本應北上冀北,直入京師最為合適。
奈何王越此人,向來喜好游歷各地,考察當地風土人情,還在做御史之時,就經常找個由頭出京公干。
守喪三年早憋得慌了,這回就沒有走尋常之路,而是乘船循黃河東去,到了徐州后再自運河北上。
未及濟寧,被當地的湖光山色吸引,索性下了船游山玩水,一路步行,就這么遇上了趙子桐。
王越和趙子桐興趣相類,很快成了莫逆之交。
等到王越辭行,兩人居然難以惜別,趙子桐一送再送,最后就這么把自己送到京師來了。
入京后,王越到吏部報備,本該是官復原職這么簡單的事兒,也不知這老兄得罪何人,偏偏一拖再拖,就這么一直吊著,也沒個說法。
趙子桐仗義,陪著王越覓地住下,靜候消息,他身上不缺銀錢,本可以在京師找個好點的住所。
奈何王越身家不足,在銀錢上又不愿意受趙子桐的恩惠,執意要平攤房錢,找來找去,最后在通州落了腳。
反正二人都有坐騎,雖然只是毛驢,但去京師也花不了多少工夫。
眾人剛到樓下,蘇幼蓉已經俏生生地在樓下候著了,甫一見面,就揶揄道:
“東家,你還真是不消停,怎么到哪兒都有人想打你的悶棍?”
“原來是蘇家妹子。”趙子桐笑著打了個哈哈,“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濟寧和京師,都是如此,為之奈何?”
“對了,既然蘇家妹子也在,那就再好不過。”
趙子桐打完招呼,在懷里一陣掏摸,擎出一錠銀元寶遞給蘇幼蓉:
“你我一別將近一年,客棧生意不錯,喏,這是分紅,可能有些不夠,先擔待些好了,有機會我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