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什么話,杭老兄,我等視小濟為弟,什么吃虧不吃虧的。”周秦川回道。
“對對對,是我說錯話了,恕罪恕罪。”
杭敏致歉道,經過這些天的查探,他發現以周秦川為首的瓦剌衛眾頭目,并未因為知道了濟兒的真實身份,就變得戰戰兢兢,態度大變。
而是仍如同以往一般,該打鬧就打鬧,該說笑就說笑,甚至讀書出了差錯,蘇幼蓉和秦琪照罵不誤。
如此這般,反倒讓杭敏放了心,這才是真正把濟兒視作親近之人的行徑,而不是為了自身的榮華富貴。
......
冬去春來,轉眼已是景泰六年的初春季節。
瓜州、沙洲兩城的城外,各自建了數座大小不一的工坊,整日里叮當之聲不絕于耳,煞是熱鬧。
從他處開采出來的礦石,用車輛運送到此,開爐熔煉之后,自有工匠負責加工。
金磚銀錠,還有雕琢出來的敦煌玉,在城里的密庫已然積攢了不少。
甚至有幾個工坊已經開始冶煉鐵礦,準備開始打造兵刃甲胄了。
在找到金銀玉石等礦藏,開始冶煉金銀、琢磨玉石之后,找礦的工作并未就此停止,此后又陸續找到了兩座鐵礦。
雖然限于人手,一時未能像金銀那般大規模開采,不過小規模的試采試煉還是有必要的。
結果令人驚喜,板升城的工匠們依著故老相傳的手藝,冶煉打造出來的兵刃,比起內地所造,儼然要更鋒利堅韌一些。
眾人不知緣由,只能歸結到神明身上,都嘆大明鋼出哈密、鋼出關西之言不虛。
只有周秦川隱約知道些底細,他記得在后世的網絡上看過,西域一帶的鐵礦富含釩,含釩的鐵礦冶煉成鋼之后,彈性、強度大增,抗磨損和抗爆裂的性能極好,且耐高溫和奇寒,是鋼中難得的精品。
還有,瓦剌衛的煤球除了供應自身所需之外,臨近的安定衛和赤斤衛也用牛羊換了些拿去用,又小小地賺了一筆。
總之,僅僅一冬的工夫,瓦剌衛就從之前喪家犬般的困境中走了出來,不但成了關西唯一擁有兩座堅城的大部落,而且銀錢不缺,不說富可敵國,但至少不用怎么發愁了。
沙洲衛跟著王越采買糧食的隊伍,從肅南遷來近千丁口,準備與瓦剌衛一道,共同開荒種地,開春后,道路好走,沙洲衛西遷的動作也會加快。
只需如此這般過上數載,想必糧食也能自給了。
除了糧食,青鹽和茶磚也是必需品,只是茶樹想要在關西一帶種植有些困難,今后還是得求諸于外。
至于青鹽,周秦川倒不發愁,關西南部朵甘都司和罕東衛交接處的青海湖就是個大咸水湖,完全可以自行曬鹽。
只是先要用胡蘿卜加大棒的方式,讓這兩家心服口服,然后三家一道,共同開采青海湖。
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丁口,如今采礦、冶煉、鑄造,再加上即將到來的春耕,瓦剌衛遍地開花,人手嚴重不足,哪里還有余力去青海湖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