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朝廷能遷移中原漢人到關西,則將大大加快關西各部融入中原的進程。
這些東西,尤其是關西的重要性,景泰帝不會不知,只有遷移漢人的論調讓他有些新奇,不過這法子也算不上有多稀罕。
洪武年間,平定西南后,大將傅有德和太祖朱元璋為了讓這一帶能真正并入大明版圖,采取的措施就是如此,這才使得滇、黔二省從此真正成了中華治地。
景泰帝和于謙都是大明歷史上排得上號的君臣,關西的重要性自是心里有數,要不然也不會在京師一戰之后,開始著手收復河套地區。
當然了,限于人力物力,君臣二人對西北的進一步行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
要不是奪門之變打斷了這個進程,相信大明對西北一帶,不會像歷史上那般棄之不管的。
這些東西景泰帝知道歸知道,不過對于周秦川,還是生了好大的興趣。
就他從杭允賢口中所知,眼前這個娓娓而談的小子,不過粗通文墨而已,最多有些急智,不想這般涉及軍國的大事,居然也能知曉,且說得頭頭是道,看來當真有生而知之之人。
尤其是他口中所說的那八個字——好戰必亡,忘戰必危,讓景泰帝由衷地想要贊嘆,要不是身子不好,就憑這句話,當浮一大白。
“平定關西以穩定西疆,遷移囚犯和失地流民以充實關西實力,這些舉措朕都理會得,尤其是后一項事關重要,當在朝貢之后,給你們一個肯定的答復。
不過周小弟,你想在沙洲開設椎場,到底意欲如何呢?”
景泰帝待周秦川好容易歇下來之際,開口問道。
周秦川心里一凜,這才是重中之重,當下又開始賣弄他那點可憐的,從后世帶來的超前見識。
“陛下,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兵不強……”
景泰帝眼睛一亮,這又是一個金句,也不知這小子肚子里還有多少貨。
當今陛下對他的興趣,周秦川自是不知,而是接著把他關于對士農工商兵的看法一一道出,在后世,只要稍微有點學識之人,都知道并認可這個道理。
不過在當下,確實算得上新鮮,景泰帝聽得津津有味。
周秦川倒不擔心這番有違大明祖制,顯得離經叛道的言語會觸怒眼前這位天子,就他所知,有明一代的大多數國君,其實都不太守規矩。
就是在朱元璋眼中的乖寶寶朱允炆,一樣沒有完全遵從自家祖父定下的章程,甫一掌權,就拿自己那些做了藩王的叔叔開刀,著手削藩。
朱棣更不用說,直接以靖難之名造反奪權。
其子其孫稍微安份些,不過也違背了老朱“內侍毋許識字”的規矩,開了內書堂。
而朱祁鎮的正統年間,就連老朱立下的“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的那塊鐵牌都被王振給扔了,也不見朱祁鎮有何舉動。
再往后,大明的奇葩皇帝就更多了,在紫禁城開設市集的,做木工的,不上朝的,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