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明廷制定中鹽例,又稱開中法。
根據路途遠近,一至五石糧食可向朝廷換取一小引約二百斤的鹽引。
此比例隨形勢變化、米價高低而有所變動。
開中法大致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
報中是鹽商按明廷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塞,然后向當地駐軍換取鹽引;
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后,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支鹽;
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鹽商們因為長途運輸糧食耗費巨大,往往會雇傭勞力到各邊地開荒種糧,就地入倉換取鹽引,便于更多地獲利。
由此在邊地一帶形成新的聚居地,成為事實上的屯田,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經營的,故稱商屯。
關西南麓擁有青海湖,可以自行曬鹽,若既能發放鹽引,還有朝廷指定的鹽場,鹽商們能用鹽引就地換取青鹽,比他們千里迢迢地還要跑到其他鹽場可方便多了,關西勢必成為鹽商們眼中的香餑餑。
此事若成,關西諸衛都能從中獲益,在稅關上讓步就沒什么問題了,至于西域諸國,給他們一點甜頭,多半也能同意。
如此,稅關一事成矣。
“青鹽其實只是其中一項,沙洲椎場一旦開設,西域的精鐵、戰馬必將源源不斷流入中原,盛明商社若有實力全部吃下,轉手之間就是巨利,這其中的鐵和馬,朝廷還是大買家,何苦在稅賦上與其苦苦相爭。”
朱幼塨又出驚人之語。
周秦川卻是越聽越合胃口,這小子肚子里有料啊,這番操作下來,西域的鹽、鐵、戰馬就被以瓦剌衛為首的關西諸衛壟斷了。
當然了,這是后世的說法,此時叫做專賣。
蘇幼蓉驚疑不定地上下打量朱幼塨,“可以啊,小王爺,想不到你……”
“想不到我不是飯桶,是也不是,哈哈……”
朱幼塨自嘲地笑了笑,“我等宗藩終日無所事事,我又不愿意像兄長他們那般除了吃喝就是玩樂,因此,讀書、讀各類雜書幾乎就是我唯一的消遣了,還有,同父王談天說地也算得上罷,只要這主意你們覺得有用,不是紙上談兵,我就很榮幸了。”
“哪里哪里,小王爺過謙了,你這下可是幫了我們關西諸衛和朝廷的大忙,還有盛明商社也得承你的情。”
見朱幼塨有點自怨自艾的感覺,周秦川趕忙打斷,笑著贊許。
“對了,小王爺,你既如此睿智,不妨給商社出出主意,現如今我等一時不能從京師脫身,幾萬兩銀子就這么放著實在可惜,有沒有什么能就地生財的法子?剛才我還同秦川哥商量呢。”
見朱幼塨確實有能耐,蘇幼蓉這回是誠心請教。
“就地生財?”朱幼塨聞言,低頭沉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