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當他二度暴血的時候,造化還會有更多的能力。
上杉越深吸了一口氣,雖然聽上去,陳鴻漸的辦法有些麻煩,但實際上遠比飼養死侍,通過那什么死侍胎兒的血清給繪梨衣續命要強得多。至于血統下降什么的,他根本不在乎。
這是他的女兒,哪怕是D級血統,他也不在乎。而且有了他的蛇岐八家,要什么“核武器”?
只是,陳鴻漸說要讓繪梨衣定期接受他的治療,那么總不可能讓陳鴻漸一直留在日本吧。這樣的學生,無論因為是能與自己對視的血統,還是這樣關鍵的言靈,昂熱想必都不會把陳鴻漸讓給他。
那么,只有讓繪梨衣跟著陳鴻漸一起離開,去卡塞爾學院。
上杉越不放心繪梨衣一個人在外面,但更不放心讓另一個男人在外面照顧她。
“小子,當我干兒子吧。”
上杉越擺出一副很認真的面孔,雙手搭在陳鴻漸的肩膀上嚴肅道。
陳鴻漸:???
陳鴻漸真的愣住了,好好的怎么就要當他爹了?
華夏的認干親,要么是因為另一方沒有子女,需要子女傳承香火;要么是因為父母與孩子命相不合,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要么是為了攀附權貴,攫取利益。僅有僅有少數的家庭是出于兩家的關系而認干親。
而對于日本人來說,干兒子的待遇可是很高的,完全不比長子差。
日本人也是自古就有認干親的習慣,例如出生時認“接生親”、“奶親”,舉行成年禮時認“加冠親”、“系帶親”、“改名親”,加入“青年組”時認“宿親”,入村落戶時認擔保人為干親。一個人往往一生中都處于復數交叉的親子關系之中。干親是干子的社會生活后盾,從經濟等各方面給予支持和照顧,而干子對干親要盡為人子的一切社會義務。
不僅如此,日本人的干親是擁有合法繼承權的。
自永久不滅的“家”的觀念產生后,為了維護和發展家業,人們對繼承人的選擇非常嚴格,往往不惟長子,而是先要看繼承人的才干。若以無能不才的長子繼承有可能危及家業的話,寧可廢嫡而另擇他人,甚至以無血緣關系的養子或女婿取而代之。在整個封建時代,將主從關系模擬為家族父子關系的作法成為日本的一種普遍的社會習慣。
而這種習慣也被帶入了現代社會,家長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中的選手,他的任務是接過父祖手中的接力棒,再傳給子孫。因此對于一個“家”來說,“家”的繼承人并非是要與自己擁有共同血脈的子女,而是要一個能從他手中接過接力棒的優秀繼承人,哪怕這份傳承是超家族和超血緣的。
“小子,當我干兒子,別逼老頭子我說第三遍!”
上杉越倒是沒有想那么多,反正家族不會讓一個華夏人繼承蛇岐八家的,最多是給他榮華富貴罷了。而他也只是想要借此斷了陳鴻漸和繪梨衣的可能,哪怕雙方可能還沒有見過面。
要是陳鴻漸當了他的干兒子,還敢對他的女兒抱有非分之想,他不介意送這小子去元首的故鄉看看骨科,聽說那邊的骨科大夫醫術可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