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文章,陸絆大概就看懂了幾點。
第一是雖然自己現在在恐怖電影領域是大師,但不能一直拍恐怖片,要多拍一些其他題材的電影證明自己。
第二是陸絆如果繼續拍恐怖片,很快就會被其他人追上超越,不及時轉型的話就會被后浪推翻。
“為什么我要去拍其他題材的電影?”
陸絆覺得很不可思議。
按道理,一個人如果擅長什么,那就應該去做什么,強行做不擅長的事情就會出問題,這個是大家都懂的。
要是陸絆真的聽這些分析,去拍什么愛情片爆米花片,那才是真的翻車。
況且,陸絆現在的電影,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滿足,更是為了這個世界的和平,在見證過廢都的事情之后,陸絆越來越確信,提高整個世界對于異域知識的接受能力才是在日后的變化中保持文明的最好手段。
假如污染不可阻擋,那么主動去適應要比被動地接受更好。
甚至陸絆猜測,造成這些污染的源頭,那些不可名狀的偉大存在們,或許就是依靠先改造自身,再污染周圍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存在,通過主動喪失一部分的理性來避免完全的瘋狂。
當然,要真的是這樣,那這個世界的確是差不多藥丸了。
沒有理會這篇文章的內容,陸絆在三月下旬上傳了自己的第二個預告片。
《電影報道》的記者王箐作為曾經第一個面對面采訪了陸絆的人,自從他的電影爆火之后就一直很關注這位導演的一舉一動。
然后王菁就發現,陸絆真的一動不動。
除了常規的電影宣傳之外,陸絆的社交賬號都很摸魚,有時候拍一下樓下的流浪貓,有時候發點今天吃的東西,很休閑,很個人。
最值得粉絲們關注的,大概就是陸絆偶爾發的書籍讀后感和電影評論。
人們試圖通過這些只言片語來捕捉陸絆最近的動向,以及之后作品的方向。
但這些讀后感和電影評論也挺抽象。
比如看完一部愛情片,陸絆的評論是“電影里的狗演技很不錯,很可愛,想養一只”,然后底下的評論就有好多粉絲發情表示要當陸絆的狗。
又比如讀完一本人物傳記,陸絆的評論是“書很有趣,這個人很有趣”,然后底下的評論就猜測陸絆是不是要邀請這個家伙進入寂靜計劃的影片里了。
最近的一條狀態,是陸絆手機拍的一張空蕩蕩的客廳照片,在沙發上有一大面鏡子,里面卻什么都沒有。
配的文字是“打掃了一下家里,很干凈”。
底下的評論都在討論沙發的顏色代表了下一部作品會是個悲劇結尾。
“思維太發散了,這群人。”
王箐覺得他們實在是想太多。
但他仔細看了看這個作品,品出了一點兒不對勁。
王箐去過陸絆的家,知道這是他家客廳的布局,那么,想要拍到這個視角的照片,陸絆肯定需要站在鏡子前面。
那么,鏡子里為什么沒有陸絆的倒影?
王箐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敢細想。
他在陸絆家可是的確遇到過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的。
聽說有的影視明星會搞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來給自己增加運勢,說不定陸絆也是其中之一。
不然他一個正常人是怎么想出那種看了都覺得腦子不正常的劇情和畫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