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的部隊都涌去下關渡江,你們說會怎樣?”趙子龍望著眾人一眼,輕搖了一下頭,反問道。
因為他知道歷史上記載,在計劃安排各部隊撤退中,衛戍司令部是要求多數部隊由正面突圍,一部分隨司令部由下關渡江的。
但在書面命令分發后,唐志新又考慮到第88、87、36師和教導總隊是蔣委員的嫡系,唯恐在突圍中損失太大,不好向蔣委員交待,于是又口頭指示他們“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
這就大大降低了原來撤退命令的嚴肅性,也為其他部隊不執行命令提供了借口,以致除了第66軍和第83軍按命令從正面突圍外,其余各軍、師均未按命令執行,造成各部隊都涌向江邊,想要渡江撤退。
“這……”王忠一想像幾萬士兵一起通往關口的情形,頓時臉色一變。
趙子龍轉身盯著參謀長,再反問道:“參謀長!你應該知道那份撤退計劃如何安排的。我不敢說全部人員能夠遵守命令,假如只是一半,有一半的部隊都去下關撤退的話,那情況會如何?”
雖然趙子龍曾在宴會上間接逼各軍官立下會遵守命令撤退的,但他可不全相信,因此就將能夠執行命令的部隊人數打個折。
“根本不能通過。”
參謀長早知道挹江門那邊情況的,所以他想也不想,立即回答道:“因為挹江門左右兩邊的門洞已經堵塞了,只有中間一門可以通行。幾萬人都要從一個門洞通過的話,就會造成人員擁擠,互相踩踏。”
那隊衛兵聽了,也是紛紛點頭。
“說得沒錯。”趙子龍點點頭,說道:“既然你們也知道了這情況,那你們自然知道會怎么做吧?”
“知道,我們回去時會告訴大家的。”參謀長也是點頭。
參謀長和這隊衛兵在回去的路上,果然看到很多支部隊都從中山路跑去下關方向,他們就勸說那些**。有的相信了,不去那邊,但也有的不相信,仍趕去下關那邊。
不過,這些都不是趙子龍知道的了。
-
中華門城墻上。
“王大哥!我們現在就撤離中華門的話就倉促一點了,而且,你看鬼子已集結完畢,有可能隨時進攻的。”
趙子龍指著護城河對岸那邊說道。
大家紛紛看向遠處,當看到一隊隊排列好的鬼子時,不由臉色變了變。
“兄弟!你有什么想法?”王忠收回目光,盯著趙子龍。
“我想先殺退鬼子,嚇破他們的膽不敢輕易靠近城墻,這樣也能為大家爭取到撤離的時間。”感應了鬼子的動靜后,趙子龍眼光閃爍幾下,沉聲道。
“趙兄弟!除了拼刺刀,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陳建剛馬上插口問道。
“不。”趙子龍搖搖頭,擺手道:“這次,我們不與鬼子拼刺刀。”
“不拼刺刀的話,我們都缺少子彈,又怎能殺退鬼子?”陳建剛奇怪了。
大家也是瞪大眼睛望過來。
“我們不是有這些嗎?”趙子龍嘴角扯了扯,笑了一下,指著地面的那幾個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