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為重要的軍械,不是刀,不是槍,也不是弓箭,而是護甲!
任何朝代,都是明令禁止民間不得私藏護甲!
野豬皮不就是宣稱十三副盔甲起兵的么?
由此都說明,護甲之重要!
古代的護甲,那是拿來救命的,絕非后世的電視劇中,都是紙糊的,隨便一刀、一槍、一箭就能取人性命!
為什么說古代有大將身上掛滿了箭支,卻還能奮勇殺敵?
不是這人太猛,是個狂戰士,而是那些箭支壓根沒有射進肉里,只是掛在護甲上而已。
一副好的護甲,對于戰場上的人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也是這個原因,這次兵仗局最開始建設的這條流水線,最終的產品,就是護甲,準確地說,是劉偉超提供過來的鋼板胸甲。
煉鐵爐煉出的生鐵液流入炒鐵爐,這是明末匠人們,特別是御馬監所屬兵仗局的匠人們都會的。
劉偉超改進的措施,其實就是提高了溫度,使得能冶煉出鋼水,然后使用水力為動力的機械裝置進行鋼鐵成型的鍛打等步驟而已。
炒鐵爐,不對,現在提高溫度,已經能冶煉出鋼水的,因此要叫炒鋼爐了。
用炒鋼爐出的中碳鋼先熱軋成薄鋼板,并于紅熱時使用重型沖壓機沖壓制造,最后再經過回火、淬火、退火等一連串熱處理程序。
并且這熱處理爐使用的,還是煉鋼爐的爐尾熱廢氣,這種科學的設計模式還能節省燃料成本。
整個過程,仿佛流水一般。到了下個步驟,在那候著的匠人,便立刻忙碌了起來。
對這個新的流程,他們雖然沒有實際操作過。但是,這其實還是他們的老本行。哪怕沒動手,心中也是知道怎么做的。
當然,如果不是皇帝有旨,他要親眼看著點火,說不定會事先演練一次的。
此時,崇禎皇帝等人,都是非常感興趣地看著整個過程,非常有耐心地等待最終產品的出現。
至于總指揮方正化,早就過去巡視現場,慢慢地走到了最終的哪一步,帶著一點不安,同時也興奮地等待著結果。
都說等待是件非常漫長的事情,可此時,崇禎皇帝等人,壓根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
一直到匠人們發出一聲歡呼,方正化拿著一副胸甲,興高采烈地拿到崇禎皇帝面前時,所有人才回過神來。
“萬歲爺,萬歲爺,造出來了,造出來了……”
方正化的喜悅,那是溢于言表。
不知道是真這樣,還是演給崇禎皇帝看的。
總之,就是非常的高興,一下便帶動了崇禎皇帝這邊的氣氛,頓時也變得熱烈起來。
不過作為武將的周遇吉,卻沒有多少高興。或者說,他其實是有點失望的。
就他理解,整個過程,就這么簡單,時間還這么短,能打造出多好的盔甲?
百煉精鋼,就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