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衛啟很快回來了,帶回六個白面饅頭,把剩下的錢和票還給姜母,說道:“媽,食堂里就剩饅頭跟面條,我買了六個白面的。”
姜母回了句:“行,快吃吧。”
雙胞胎弟弟去姜母的房間里搬出兩把椅子。一家人坐在桌前美美的吃著晚飯。
飯后一家人到樓下散步消食,樓下的空地上很多人拿著扇子在納涼,嘴里說著各種八卦。
誰誰誰家為了不去下鄉,把腿摔斷了。誰誰誰家父母都辦了退休,把崗位就給孩子了。誰誰誰家為了兒子,硬逼著定親的閨女退親去下鄉。
說著說著,還說到了姜家頭上來,說平時看著姜家挺疼那小閨女的,一扯上下鄉,還是兒子重要。
一個矮小的大娘說道:“可不是嘛,就是個女娃,還養得那么精細,以后還不是別人家的。照我說吧,讀到小學畢業,識幾個字就行了。早早去做個學徒工,還能幫著掙錢呢。”
一個拿著蒲扇的圓臉大娘說道:“就是,我家小芳就讀到三年級。現在在家糊火柴盒,一個月能糊10塊錢呢。”
小芳是這位大娘的小女兒,她生了兩個兒子,之后生小芳的時候傷了身子,一直有些埋冤小芳。才12歲的女孩子,就天天在家料理家務,糊火柴盒掙錢了。
姜母聽了要過去理論,給姜父跟姜甜甜拉住了。自家人好不好不需要別人認同,自己心里清楚著呢。再說那些女人也是閑著沒事圖個嘴痛快,姜家的條件,她們哪個不羨慕的。
第二天,姜甜甜起床,就看到客廳里多了一個年輕男人。這是二哥姜衛民,在機械廠當技工,平時都住廠里宿舍,一個月休息一天才會回來。
姜甜甜喊了一聲“二哥”,就去洗漱了,之后就是吃早飯。每個月姜衛民回來,都會去機械廠食堂吃完早餐,順便給家里帶。今天也不例外,帶了姜甜甜最喜歡的豆漿油條。
這時候的黃豆可是營養品,供應很少的,泡上一夜,再用石磨細細的磨成豆漿,加上白糖。喝上一口,超級滿足。
油條也是難得的一種食物。城里每人每月的油票指標只有四兩,平時炒菜都很少。像這種大油的食物,是最受歡迎的。又酥又脆還帶油水,搭配上豆漿,滿滿的幸福感。
吃完早餐,姜父、姜母和姜衛啟都上班去了,雙胞胎弟弟也出去玩了。姜甜甜和姜衛民坐在客廳里,姜衛民突然從胸口的口袋里摸出一疊錢和一張自行車票來。
姜衛民對姜甜甜說道:“媽說你堅持要去下鄉,二哥也沒啥給你準備的,這300塊錢和自行車票,給你去那邊買輛自行車。我聽說那里要買東西都得走好久才能到縣里供銷社,買一輛代步用,輕松一點。”
姜甜甜推辭道:“二哥,我不要。你都定親了,這自行車票是給你結婚用的,還有這錢,我不能拿你的。”
姜衛民虎著臉道:“二哥給你就拿著,我結婚還能差一張票?二哥不差錢。”
姜甜甜知道,姜衛民一個月工資才24塊。這自行車票跟別人換,最少也得7、80塊,還得搭人情。這三百塊還得他攢一年多才能存下來的。
姜甜甜不想收,但耐不住姜衛民堅持,只能收下,等以后再給他回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