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兩個星期,姜甜甜一直在地里干活。種完水稻,種紅薯,種完紅薯,種芝麻,種完芝麻,種豆類,種完豆類,種棉花。
其中稻米、芝麻、黃豆、花生、棉花,這些是任務農作物,就是每年交公糧必須有的。
稻米要曬的夠干,糧食站才會收。
黃豆、花生要夠飽滿,才能達到要求。至于那些不合格的,就由大隊分給村民了。
棉花每年的收購價都會比糧食多些,是村里人的主要收入。
而紅薯,則是村里種得最多的東西,因為這個是村里人的主要糧食,
紅薯葉做菜,紅薯藤喂豬,能吃到紅薯收獲,又高產又頂飽,是最實在的一種農作物了。
這天,姜甜甜如往常一樣下地干活。
“鈴鈴鈴,鈴鈴鈴”一道自行車鈴聲由遠到近一路響著,一個身穿白襯衫,黑色制服褲,頭戴紅軍帽的青年騎著自行車,自行車后還有兩個大袋子,直接向著村支部飛馳而去。
“那是郵遞員小江,這次應該是來送知青的包裹的。”身邊的翠花大娘說道。“姜知青,你家里有說要給你寄東西嗎?”
姜甜甜搖頭:“我不清楚,上次剛寄了平安信回去,家里還沒回信呢。”
翠花大娘點點頭,說道:“不打緊,一會兒要是有你的包裹或者信,耿老二會通知你的。”
姜甜甜答應了一聲,低頭繼續干活。
很快,下工的哨子聲響起。
現在姜甜甜已經適應了,把第二天的早飯和午飯在前一晚就一起做出來,放空間里,下工回家就能吃熱乎的,還不耽誤午休。
站在田埂邊把身上的土拍干凈的姜甜甜,聽到村道上耿二叔在喊她:“姜知青,有你的包裹,來村支部認領。”
姜甜甜大聲回了兩次,發現耿二叔還是沒聽見,只能擺著手表示知道了。自己迅速穿好鞋,經過田埂,走上村道。
姜甜甜走到村支部的時候,里面已經圍滿了知青。
有的只收到了家里來的一封信,當場看了起來,看完眼睛紅紅的就走出村支部了。
有的家里給寄了衣服或者鞋子。
吳敏霞和徐嬌嬌每人抱著個大包裹,直接在村支部里大哭了起來。
輪到姜甜甜了,是兩個大包裹,不知道放的什么東西,還挺重的。
在認領名單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姜甜甜拿著自己的兩個包裹,走著回家了。
一路上看到姜甜甜提著的兩個大包裹,村里人對姜甜甜在家里的受寵程度又刷新了印象。
一群大嬸大娘們趁著家里媳婦做飯的空檔,在村道上三五成群的聊著八卦。
“看到了嗎?那姜知青,兩個大包裹呢!”
“看到了看到了,家里肯定老有錢了。”
“人家里又是當兵又是當工人的,肯定有錢了。”
“這姜知青又勤快能干,家里人又能耐,你說配我家小子咋樣?”
“配?你家小子配得上人家嗎。這臉皮子夠厚的。”
“唉?你這人怎么說話的?我家小子咋配不上啊!我家八輩子貧農,我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