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和鄒雨兩個人坐在出租車上面,而出租車正緩緩行駛向醫院,為什么說緩緩?因為現在已經接近晚高峰的時候了。
張偉頭靠在玻璃上面,眼神有些飄散的看著車子外面的城市,右手微微握拳,大拇指的指甲下意識的不斷的來回摩擦著食指里面。
“別扣了,再這樣扣一層皮都扣下來了。”鄒雨看著張偉下意識的小動作,有些無奈的說了一句。
張偉聽到這話,才從神游天外的狀態當中醒了過來,然后應了一句:“哦。”
剛才發呆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現在被提醒了,感覺自己的食指好像還有點疼。
鄒雨有些擔心的問了一句:“怎么一直看你心神不寧的樣子?雖然吳老去世了,但是人死不能復生的,我們也盡力找出證據了,這件事也就只能這樣了。”
“不是,就是有些莫名的煩躁,擔心。”張偉嘆了一口氣說道,想到了之前自己看到的一點東西,實在忍不住擔心起來了。
“擔心什么?現在證據不都已經提交上去了?該被法律懲罰的人一個人都逃不掉,這件事應該馬上就要塵埃落定了。”
張偉這個時候突然不著邊際的問了一句:“你知道以德報怨嗎?”
“知道,成語,應該是儒家的典故。”鄒雨點了點頭,上過初中,不,上小學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成語吧!
張偉笑了笑反問了一句:“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應該就是不計較別人的仇恨這個意思吧。”鄒雨稍微用成語的字面意思解釋了一下,她想應該也沒有問題。
“單論這個成語是沒有問題的,但可惜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張偉聽到這話默默的說了一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就像廣大的毒雞湯一樣,很多東西都喜歡截取前半句話或者不完整的意思,來烹飪成一個美味的毒雞湯,讓廣大青年深深的著迷著。
就像小學課本上著的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
但后面跟著的那句,卻絕對不會在任何課本上面出現,因為實在太打擊人了。
“儒家不是強調仁嗎?這樣不就變成睚眥必報了?”
鄒雨聽到的話,反而有點奇怪了,畢竟現在外界塑造的孔圣人的形象都是那種包容萬物的白胡子老爺爺形象。
張偉聽到這話,有些無語的笑了笑:“呵,孔老二可是出了名的憤青,可以跟出去和徒弟一起打群架的那種。
我們近代了解的那些儒家都是被閹割過的,漢朝那些家伙都能想到一套類似于架空皇帝玩共和的方法,真認為儒家沒有攻擊性就大錯特錯了。”
為什么說孔老二是憤青?
子貢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禮記·曲禮》也說了:“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國。”
就連孟子都說:“吾今而后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