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成仙時日尚短,但也知道,天地有壽命。天地包藏萬物,無論是五仙還是五蟲皆在此萬象之內。若天地滅,則萬象亡,而如今朱陵丹臺之上的一方小天地,卻是徹底陷入了壞朽!
頓時,蘇尋引發的那無數魚兒不再暢游,而是為艱難所阻。他的魚兒以天地為江湖,任由自在地跳躍,波動萬象的造化。可是,如今天地已終,江湖已絕,魚兒自然也迅速地開始衰滅。
蘇尋深沉皺眉,忽然開口道:“江湖雖絕,唯有濡沫相以,方能重就造化。”陡然將手一指,每條魚兒皆銜尾相接,那紅魚灰魚生滅不息,引發出了粼粼波光。剎那間,朱陵丹臺上以每條魚兒為中心,浮現出了一彎彎靈泉,一匹匹白煉;再立地火水風,重塑陰陽五行;把那虛空重建,將那星辰起靈。
靈泉當中,無數魚兒再度攢動,仿若星辰閃爍,如夢如幻。
兩人身在星海之中,令臺下的兩位真人并諸多仙童各自皆有深切玄妙的感悟。
丹臺之上,老君見了蘇尋的造化道,心中大喜,揮手間,一切皆煙消云散,重歸方才的景象,復又撫掌笑道:“好個蘇道真,果真沒有令吾失望。汝道當真已成,吾卻也可以放心許多了。今后道門,當請汝執牛耳!”
蘇尋一愣,進而一驚,此前老君此言卻是與旁人不同,言出法隨,落口無悔,但自己卻不敢自恃,連忙道:“師父何出此言?道門有廣大神通者無數,吾又何德何能?不敢妄自尊大。”
老君道:“汝既為我之真傳,今又有創道之心。凡我門中道德真仙,都當助汝成道,承汝道果。何況,吾早已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只是尚未有承天人造化者,如今汝既已現,吾可安于自得也。”
蘇尋聞言,當即明白了老君的含義。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老君如水,利萬物而不爭,故而自天地開辟以來,一切爭端皆無其的身影,但一切造化皆有其的功德。
所以才有開辟、造人、補天、八十一化之說。
蘇尋如魚,生衍于造化之端,卻亦能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反哺造化,再創道德。今他意欲融萬法于天人玄通,化三教于上善道果,崇無為卻無不為,他要走的路雖然是自己披荊斬棘的路,但卻與老君一般,處處都將會有天人創道的影子。因此,如今一番考較,老君終于可以放下心來,將一切道門事務都交給蘇尋。
此言一出,一切大神通者皆有所感。自此以后,太極天尊,金闕玉晨大帝之名,無異于老君法駕。
蘇尋既明大義,便不再推辭,但心中卻感激不盡。從此以后,自己無論做什么,背后都將會站著整個道門。
沉默間,老君再開口道:“今與道真重聚,又在這朱陵丹臺之上,眾當演琴、棋、書、畫,論道同樂,何不來上一盤?”
說著,便一揮拂塵,在那朱陵丹臺之上登時出現了一副棋盤。
上面,涿鹿分界,紅黑相間,正是象棋。
如此眼熟,蘇尋頓時略覺恍惚,突然又響起了那個聲音:“怎么了,蘇童兒,到底要不要來?”
蘇尋大笑道:“師父棋都拿出來了,那便來一局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