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尋聞言,便已知道斗姆元君此次請自己過來的深意了。
前次在他與玉帝達成了默契,玉帝愿意相助蘇尋成道,把那天庭的氣象,都歸攏到了南瞻部州的西北方,讓人道得以崛起,諸子百家得以綻放。
然而,當時玉帝也提出了一個問題,便是若人道崛起,向四方擴散,及至那西牛賀洲時又該如何處之?
畢竟如今的天下劃分四大部洲,人道若想真正地成長起來,首先就必須不能拘泥于在一隅之地。那東勝神洲,北俱蘆洲且先不說,西牛賀洲自天地開辟之初,便有佛存在。即使紫氣東來,使民啟智,亦不能真正改變這個狀況。頂多,也便是出現了那類似彌勒教化的“東來佛法”。
先不說人道本身的混亂,以及其與天道對立。首先這人道想要擴散,早晚,必然要面對佛門,這便是一個不得不去解決的問題。
西方諸佛不可小覷,如來佛祖集過去、現在、未來三佛為一體,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一佛寂滅,會有另一佛涅槃,想要改變佛法,太困難了,幾乎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事情。
且不說如來佛祖有毛吞山海、芥納須彌的大法力,也曾萬佛來朝,也曾說法天地。就算真的趁著如今魔禍未平,使諸佛寂滅,但佛雖滅,法亦存,佛法不可能會消磨殆盡。
所以當天人創道及至佛門之時,佛法又該如何處之?這也是玉帝曾過問他的問題。
不過,其實蘇尋本身并沒有顧慮這個問題。這一次蟠桃盛會,諸如那彌勒佛、觀音等菩薩與佛陀對他的態度,他能看得出來,對于自己天人創道的事情,恐怕那如來佛祖早就有所預料了。這一點,在蟠桃盛會結束以后,佛老親自過來邀請,細細叮囑要前往西方時,便已經能夠看得出來了。
蘇尋自己早就有應對佛法的方式了,可是,能否說服道門的眾仙老,仍是一個問題。
畢竟道門眾仙雖然愿意令其執牛耳,助其成道。但是,也必須要有道理,有根由才對。如果不知理由,便就去做,那便就是有所僭越的。
對于這一點,蘇尋自然也知道,他本就無意隱瞞,即使此次斗姆元君不邀請他過來,他也總會過來與其商談一番,便將佛老交由自己的請帖拿了出來,道:“此為如來佛祖與我的請帖,邀請我不日前去西方參加盂蘭盆會,說佛論道。”
斗姆元君自然知道此事,點頭道:“不錯,看來那西方佛老也甚是認同你這天人道果了。只是不知道,你是否也認同那西方的佛法寂滅之道?”
蘇尋道:“寂滅為樂,所求的亦不過是清靜之心。因此我以為,道路雖不同,目的卻相同。雖然佛路難走,但是卻亦有其意義,或許最后真能成功,卻也終究可以殊途同歸。”
斗姆元君道:“話雖如此,亦恐會生變也。”
蘇尋聞言,知道斗姆元君是擔心自己能否成道,會不會為此所誤,當即心中感動。他在此之前與其素未蒙面,但這位紫極之圣母卻反而對自己處處關心,只怕自己誤入歧途,耽誤了成就混元的機遇,當即感謝不已,道:“斗姥請勿擔憂,此事定能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