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初窺了大羅道的門徑,卻惹下重禍,竟然拿捏了太陽,幸好那太陽只不過是祖師點化的。若非如此,恐怕當真要弄翻了天。
眾弟子想想都后怕,可是又聽說猴子只不過被罰抄寫經卷,不由得都覺得奇怪,松了口氣的同時,又感覺這責罰未免太輕了。
若真是如此的重罪,只怕就算逐出三星洞,卻也不為過矣!
當然,這也是一件好事。眾弟子也都算是松了口氣,各自回洞反省。畢竟,猴子這件過錯也有他們的份。
又數月之后,這件事姑且便算是揭過了。一日,祖師忽然登臺,考較眾弟子技藝,把那眾弟子的天賦神通一一過目了一番,接連搖頭,蓋因眾弟子實在沒有領悟自己的造化道。又想起悟空,詢問道:“悟空,你近日可有領悟?”
猴王聽聞,連忙出列道:“稟師父,近日我始終再抄經卷。只覺得經卷的文字,甚是奇妙,聯想起來,便感覺到了天地間的奧妙。”
細細問來。卻原來猴子把那百家之言,三教經卷抄了許多遍。他不自覺的運轉大羅道,那經卷上的文字也都變成了一條條的魚兒,有的活潑,有的嚴肅,有的膽小,有的好奇。這些文字一一融入到猴兒的心中,并列排比,重新組合,漸漸地有所形成,卻原來是猴兒把這些精義都吸取到了自己的心中,另成了一套理論。
蘇尋聞言,點頭道:“不錯,你此舉集百家之長,把百家的理論和規則,都融入到了你的心中。雖無道果,卻也集了幾分成就,料想日后即便天性使然,也該知道輕重。姑且便算你反省了罷!”
猴兒這造化道領悟的卻是不錯,讓蘇尋很是滿意,又細說了幾番,親身指教了許多。卻見那猴兒又有開悟,身上不斷靈韻閃耀,甚是迷人。
眾弟子見狀,都覺得有些莫名的情感。這猴子天賦實在過于出色了,初時,眾弟子都為他開心。但是漸漸的,卻也開始羨慕,甚至是嫉妒了。又看到祖師親身指點,言語溫和,聯想起以往猴子犯了錯,都責罰過輕,實在偏心,都覺得有些酸楚。
“祖師卻真喜愛這個猴兒。”羅剎女不由得說了一句,打斷了兩人的話,隨即連忙道歉,稱自己乃無心之語。
蘇尋聞言,便意識到了眾弟子心中的想法,不覺好笑道:“爾等卻是生了嫉妒心,此不利于修行也,須得嚴加牢記。”
眾弟子連忙意識到了,皆稱罪責。
蘇尋道:“爾等受洞規嚴厲,如今見悟空屢次輕罰,自然會覺得偏心,此乃人之常情也。然而,爾等卻待細想,洞規之所以嚴厲,并非是要責罰于爾等,乃是為了磨解掉爾等的妄心,以免日后會惹下亂子。爾等與悟空不同,多是有所經歷,非重罰難以銘記,悟空天性乃赤子之心,若多加責罰,說不定反而有誤。但自重罰有成效后,我便也知道起了作用,自不會再罰。”
眾弟子聞言,仔細思索,果然如是。似乎早在數年前,祖師便沒有真正再責罰過他們了。回想起來,卻是明白了蘇尋的苦衷,一個個都有所悟,皆俯首道:“我等知矣!師父之恩,永世難報!”
一番言語,多有親切之言。半晌后,蘇尋頷首道:“也罷,說來卻也差不多了。這造化道你們都學過了,雖然真正領悟者甚少,就連悟空,也不過只是初窺門庭,但卻仍然有所獲。說來,爾等自拜入三星洞來,到現在卻已有三十余年了。如今有所成就,卻也該當考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