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兩頭,蘇尋自回到太極宮后,深居簡出,先感念到南瞻部州百家氣象越發強勢,而自秦孝公重用公孫鞅變法立規,則天命歸于秦,東周漸漸氣象轉弱。
及至秦惠文王,雖族滅公孫鞅,卻仍保其法。并任賢任能,文有張儀連橫六國,武有公孫衍、樗里子、司馬錯,北伐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於,秦國大興,一度成為最強諸侯。
而今,終于到了秦昭襄王時,東周氣數已盡,只是仍存天子之名。
如此的變化,倒是在蘇尋的意料之內,秦國自任商鞅以來,便日益強盛,其法尋規矩,已在天心之內。至于周王朝,或許維持一個名存實亡的“天子”之名,就這樣漸漸地衰落善終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有蘇尋在,東周不會因為諸侯攻伐而滅,只是漸漸斷絕,各有果報,自也無需多言。
南瞻部州的氣象穩健,所要擔心的,便是或有過猶不及的風險,但對大勢來說自無影響。百家諸子中,更是出現了莊子這樣的上真人,蘇尋深感欣慰。而也因此,他并沒有太多著眼于南瞻部州。
比起這個,他倒是更關心楊戩,楊戩自被鎮壓,到如今也已經歷練多時了,只是其修太一道,雖初明道路,卻未及深處,讓其自行領悟,經歷了兩百余年,雖仍未真正得到那“清靜自在”之心,卻也已然在門檻之處,只差一步,便可以突破瓶頸,達到門徑。
若楊戩破出灌江,則還需要一番名實。
思索了一番,蘇尋忽然心有所感,掐指一算,卻微微皺起了眉頭,片刻后,又搖了搖頭。
他卻是算出了,如今北俱蘆洲之處卻發生了一場劫難。雖然并未引發什么大災難,卻也與自己當年傳道有關,如今若行惡業,壞因果,卻不是一件好事,自然不得不理。
不過,這番劫難,倒是恰好可以利用一下。也正好看一看那猴兒有如何手段。若猴子真的能夠發展強盛,廣布天人道,且不說西天取經之事,東勝神洲自當囊括在天人道下。
即使日后他不能按自己與如來的安排而行,也當自有一番機緣,不但可以幫助完成天人道果,更可以走出自己真正的道路。
靈智已啟,剩余的,也便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了。
甚至于,若猴子真的可以做到更好,那么哪怕他真的捅破了天,乃至于自己創出另一條迥異于天人的大道,蘇尋也仍會覺得欣慰,歡喜。
或許,這也是老子曾有過的情感吧。
……
……
花果山,悟空按下云頭,直至水簾洞處。
離遠了便看到:崖上花木爭奇,山側松篁斗翠。一片飛流激千尺,兩道水簾分雙對。
那峭壁之下,無數只靈猴正在生息。猴王一到水簾洞,便心中暢快,大聲喊道:“孩兒們,俺回來了!俺回來了!”
群猴皆一愣,不少小猴兒都大驚失色,皆四散逃竄。但旋即看向悟空時,都浮現出了親切之感。正不知如何應對時,石坎邊,花草中,樹木里,跳出不少老猴子,把個美猴王圍在當中:“大王,是大王!”
“大王,你終于回來了!教我們好等啊!”
“大王,你好寬心!怎么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里,望你誠如饑渴!”
一群猴子圍住悟空,有的抱腿,有的抱胸,俱都有喜有淚,傷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