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陸潛是交給七洋傳媒了,至于七洋傳媒是否愿意按照劇本拍攝,還是準備改編,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且不說成交價格的真真假假,但業內人士對陸潛的決斷力還是非常敬佩——
很少很少有人能夠保持如此理智,第一部作品取得巨大成功,然后就將續集的拍攝機會轉賣出去,這一份決斷力,確實不是常人能夠擁有的。
至于決定的正確性,那就非常有爭議了。
普遍觀點還是認為陸潛草率沖動了,他應該趁熱打鐵地拍攝續集,哪怕延續前作模式,自己制作自己發行,電影也應該能夠取得票房佳績;現在的結果,更多應該是七洋傳媒忽悠了兩位年輕人一把。
而且,這種觀點伴隨著藍鯨影業的第二個動作又進一步得到更多支持。
藍鯨影業正式宣布“突襲”投入制作。
整個蘭川的所有業內人士全部都是滿頭問號:???
動作電影?
為什么?
陸潛腦子進水了嗎?
驚悚電影已經非常小眾了,現在居然還挑戰動作電影?
倒不是說動作電影小眾,其實動作電影的受眾面比驚悚電影大了許多,嚴格來說,動作電影曾經也是暑期檔大片的重要類型;但問題就在于,動作電影已經很難拍攝出新意了,觀眾也越來越挑剔,這也使得動作電影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每次動作電影上映的時候,都會經歷相似的曲線:
好奇,期待,激動;失望,遺憾,吐槽;然后……幸運的話,票房保底,倒霉的話,票房慘敗到內褲都不剩。
“解除好友”取得如此成功之后,陸潛為什么要選擇動作電影呢?而且這還是藍鯨影業成立之后的第一部作品?
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陸潛還是放棄了“解除好友2”的機會,選擇了“突襲”?
這就更加無法理解了!
正是因為如此,整個行業內部都充滿了問號,自然而然,他們對藍鯨影業的判斷也就出現了如此結果:
應該就是紀敘和陸潛異想天開地想要過家家了,他們就想著,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拍電影,不想被人家干涉,于是就建立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烏托邦,然后肆意妄為地制作電影。
但這樣在蘭川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等到“解除好友”的票房分紅全部被揮霍一空之后,藍鯨影業應該也就走到頭了。
顯而易見地,沒有人看好藍鯨影業的前景,連帶著“突襲”也跟著躺槍,同樣沒有人看好“突襲”的前景。
話雖如此說,但關于藍鯨影業的討論還是存在不少的,不過也就止于話題罷了,每年都可以看到不少暴發戶或者富二代想要在電影行業里大展拳腳一番,結果都是敗興而歸,現在又只是再增加一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