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也許不會。
在娛樂至死的時代里,如果陸潛簡簡單單就相信記者的“誠信”,那么最終出糗的就是自己。
而且,重點也不在于“會與不會”,即使江士奇真的刪除所有影像資料,但事情就到此為止了嗎?
當然不是。
當代社會,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平等交易”的,今天江士奇在林漢洲的事情上選擇閉嘴,那也就意味著陸潛欠江士奇一個人情,未來總是要以其他方式償還回去的,畢竟,只要陸潛還在圈內打滾,就必須和記者打交道。
也就是說,無論江士奇選擇刪除還是不刪除,面對利益的錯雜交織,陸潛也不能簡簡單單地將江士奇歸類于滑雪場普通客人處理,而是需要單獨面對。
江士奇能夠察覺出陸潛話語里的意味深長,有些意外,但更多卻是欣喜——
老實說,江士奇確實沒有打算公開這些影像資料,因為在他眼中,這些新聞沒有價值。
當然,江士奇知道事件可以有諸多不同的切入角度,斷章取義制造出爆點。
比如掐頭去尾,只是展現出林漢洲滿地打滾的視頻。
比如截取片段,只是展現出陸潛威脅那對父子的視頻。
比如保留結尾,單獨將陸潛威脅現場刪除資料的視頻,甚至是陸潛踩踏手機的那部分短視頻。
任何一個小片段,只需要截取出來,就可以在社交網絡之上制造出驚濤駭浪,憑借著陸潛現在的討論熱度,輕而易舉就能夠再次引爆流量。
而且,網友們關心的是“爆點”,是“情緒宣泄”,而不是真相;等待鋪天蓋地的咒罵和羞辱全部朝著陸潛或者林漢洲宣泄過去之后,完整視頻再公開出來,網友們卻早就已經離開,全然不關心具體是怎么回事。
又或者是,網友們又調轉槍口對準熊孩子父子倆人,以指責他們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的罪惡感和愧疚感,卻很少很少真正關心真相背后被冤枉被陷害當事人的心理傷痕。
如此這般,留給陸潛和林漢洲的負面傷害也就將成為烙印。
但是,有人在乎嗎?沒有人,在娛樂至死的時代里,除了當事人的痛苦之外,沒有人在乎真相的重量。
江士奇知道自己可以這樣做,但他不想。
在他看來,如果真的為了新聞爆點而不擇手段,那么他的文字也就不再具有力量,這也是記者和狗仔的本質區別。
所以,哪怕陸潛沒有任何動作,江士奇也不會公開這些影像。
但人心是這樣一回事,即使江士奇已經做出選擇,然而陸潛卻將江士奇的決定當作理所當然的一件事,并且沒有任何回應,那么江士奇也會覺得有些奇怪。
倒不是江士奇想要交換什么,只是現實生活往往是禮尚往來的,“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大抵就是如此。
現在,陸潛回避了林漢洲的事情,而是將事情重點轉移到了江士奇此行目的身上,那么這是否意味著……
陸潛伸出了代表和平的橄欖枝?
那么,他應該如何回應?
抬起視線,此時江士奇才近距離地直視陸潛的眼睛,盡管波瀾不驚、風平浪靜,但眼神的專注和投入,卻依舊傳遞出層層疊疊的壓力。
江士奇不由就覺得喉嚨有些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