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未來規劃。
因為整個編劇培訓計劃,這也意味著他們可以加入新秀培養計劃,除了能夠找到更多值得矚目的新人之外,他們自己的名望和聲譽也能夠得到認可,甚至培養出自己的嫡系編劇,可謂是名利雙收。
簡單來說,陸潛畫了一塊餅,看起來很美好,但到底會如何執行又會如何推進,這就沒有人知道了。
也許,陸潛通過如此計劃拉建立人脈、打開局面,這就是最大可能了。
但即使是流光影業和云翔娛樂也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看不懂陸潛的策略,因為這項計劃真的是吃力不討好,不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最終產出成果也可能非常非常低——
就人脈而言,選片經理在電影行業里的話語權也是非常非常有限。
從選片經理們的反應就能夠看出來了,其實陸潛陸陸續續接觸了三百多位行業位置上的相關人員,但最終答應陸潛邀請的也就是四十人左右,而且最終羅列出六十人的名單,其中就可以看到不少水分,某些初出茅廬的選片經理也出現在名單上,權威性著實沒有保障。
那么,陸潛到底圖什么呢?
云翔娛樂曾經一度想要搞破壞,不管陸潛的目的是什么,他們都要不擇手段地破壞陸潛的計劃就對了,但終究還是沒有執行。
原因?
不是因為他們心軟,而是因為他們擔心犯眾怒。
畢竟“黑名單計劃”的受益者是廣大編劇、導演和制片人,那些被拋棄被放棄被無視被宣判死刑的項目何其多,如果他們掐斷這一絲希望,恐怕云翔娛樂就要陷入人人喊打的局面了。
但是,不破壞不代表他們會袖手旁觀。
流光影業就主動“配合工作”,不僅沒有阻止陸潛的項目,而且還一鼓作氣地丟了五百多個廢棄項目過去,美名其曰“我們期待著能夠有更多優秀作品被看見”,但真實目的就是轉移矛盾——
那五百多個項目的背后之人就要糾纏陸潛和藍鯨影業去了。
這些項目一直被遺棄在倉庫里沒有消息,其中不乏一些有名有姓導演或者編劇的作品,但顯然電影公司不感興趣。
站在流光影業面前,這些人的抱怨和吐槽也只能往肚子里吞,但面對年輕稚嫩的藍鯨影業就不一樣了。
特別是陸潛設置“黑名單計劃”,描繪出一個動人的藍圖,一旦無法按照預期進行,那么這些人必然會死死糾纏藍鯨影業,屆時陸潛就會知道什么叫做“小鬼難纏”。
云翔娛樂也跟著一起湊熱鬧,丟了三十多個項目過去,然后幸災樂禍地隔岸觀火。
也正是因為如此,“黑名單計劃”引發了一點點討論,但沒有能夠真正激起水花,七大電影公司更是不屑一顧:
陸潛在他們眼中完全就是一個涉世未深又懷抱著不切實際幻想的年輕夢想家,也許有些導演才能,但經營管理方面則全然沒有腳踏實地的現實意義。
李集從李瑯口中得知“黑名單計劃”的來龍去脈之后,腦海里的第一反應就是: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