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即將前往蔚海,而且是萬眾矚目、至高無上的主競賽單元!
這次,陸潛即將帶著自己的作品與全世界的資深影迷們見面,并且接受業內專業人士們的目光洗禮,這無疑又是陸潛導演生涯的一次突破;更重要的是,首次轉型拍攝劇情電影就得到如此重要的展示機會,是壓力更是鼓勵。
從“解除好友”到“突襲”再到“游客”,這一步一個腳印的崛起勢頭,如此踏實又如此強勢,不要說流光影業和云翔娛樂了,就連紀敘和陸潛自己都沒有預料到!
蔚海電影節,陸潛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和世界分享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了。
但喜悅歸喜悅,陸潛沒有喪失理智,且不說登陸蔚海電影節意味著需要接受專業人士、專業影迷和專業記者們的苛刻評判,這未必就能夠看到好結果,這場全球電影愛好者的盛會還可以再等待一下;單單說現實生活就還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處理。
比如說,“黑名單”。
其實,嚴格來說,陸潛的工作和“黑名單”還是稍稍不同的。
以江浩文為首的選片經理們,工作繁重,首先他們需要將成百上千的廢棄項目等分成為六十份小名單,平均每個名單上都有超過一百個項目,他們需要細細閱讀,然后挑選出自己認為值得推薦的項目。
其次,他們需要將這份小名單輪轉,確保每一份小名單至少有十位選片經理以上全部閱讀、然后將彼此認為值得關注的項目交叉,一個項目得到三位選片經理的推薦之后,就會進入第二輪精讀階段。
再次,精讀階段,每一個項目至少需要十五位選片經理閱讀,只要能夠再次得到三位選片經理的認可就能夠進入黑名單,但根據推薦人數的多寡,推薦評分會不同,三位是最基礎的一星,六位是兩星,九位是滿分三星。
最后,整理出第一份黑名單成品。
整個工程非常浩大也非常耗時,而且選片經理們還有自己公司的日常工作,不可能那么快結束第一輪閱讀,所以陸潛擬定的計劃是:
十月以前結束第一輪閱讀;十二月以前結束第二輪精讀;然后在新年以前擬定第一份黑名單。
整個工程耗時需要將近九個月時間,而且以后也是如此,每年更新一次,如同新年禮物一般免費贈送給各大電影公司——
終極目標就是,希望黑名單之上的作品能夠得到第二次機會,被電影公司看中,投入制作,其中自然也包括藍鯨影業自己,他們也必然會根據黑名單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品投入制作。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選片經理們的日常工作就是持續不斷地閱讀劇本,“黑名單”的工作就是他們熟悉的本行,并不算太出格,反而因為他們能夠凝聚成為一份力量,為推動行業的改變而努力,不由更加積極主動起來。
顯然,陸潛不可能加入這份龐大的工作,因為他沒有時間也因為他不夠專業。
但是,為了配合藍鯨影業創建流媒體平臺的工作,陸潛肩負著自己的任務,和“黑名單”工作部分交叉卻又瞄準不同目標,唯一相同的是:
他們都有著小山堆一般的劇本項目需要閱讀,這是一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卻又沒有捷徑的繁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