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成為歐洲經濟研究院評委,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助理教授兼首席研究員,MIT麻省理工量化金融部客座教授,頂級金融期刊JournalofFinance評審。研究生和博士期間在沃頓和哥大發表了十三篇SCI,平均影響因子3.7。你的履歷真是炫目的夠夸張啊。”SEC證監會的調查員RyanMurphy冷冷的說道,他有預感,林嘯刻意制造了這次股價崩盤事件。單純來看,疑點很多,首先林氏Lin's只是一家餐飲機構,沒道理讓那么多投資者跟風。其次,對比之前其他同等餐飲品牌的食品安全問題,林氏股價的下跌太過離譜,更不用說這是一起三年前的個人安全事故。面對這么一個公關團隊一流,恢復力強的老牌企業,做空機構如此下血本的買跌,屬實異常。最后,林氏頂級的公關團隊在文件泄露的二十四小時內沒有反應,任由事態擴大。一切都像是,林氏迫切的希望自己的股價暴跌。
“我也是受害者,林氏股票暴跌的時候,我們剛剛完成了收購案,一時間,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下去,騎虎難下。”林嘯扶了扶金絲眼鏡,平靜的回答。
“你知道嗎?光是芝加哥每小時就有四點五個人因為林氏股而自殺,他們都是有家庭孩子的人。”Ryan想打感情牌讓林嘯有負罪感進而產生壓力,一旦有心理壓力,那么很容易被突破。
“哦,我也不想這樣。”林嘯繼續平靜的回答。他冷靜,平和,沒有情緒和態度。這樣在金融行業里窺探過真理的人,很難再俗世里找到人性方面的共鳴。林嘯很清楚,SEC不過是股市的看門狗,況且目前只是負責調查,所謂的調查也不過只是作為民眾看看而已,目的是維穩。
“我會找出真相的。”Ryan露出了笑容,笑容里是冷峻的陰森。
“尼爾,你知道林氏做了一件大事,他收購了十五家公司,天吶,真是太厲害了。”阿凱在飯桌上滔滔不絕。“那真是太好了。”我夾了一塊肉到碗里。“今天林總找我談話了,希望我加入他的投資部。”阿凱拋出這句話,如同平地一個炸響。“林總?林嘯嗎?他怎么認識你的?”“一天他午飯時坐在我的那桌,問我怎么只吃沙拉,我說為了下午不困,可以更好的給困難中的公司出力。然后幾天后,他就提拔我了。”
“林嘯不是什么好東西,他這么一搞,多少人傾家蕩產。”我淡淡地說道,即便我也靠他發了一筆橫財。“不談這件事了,你還繼續替人做事嗎?”“你是指考試嗎?不做了,我攢夠錢了。”“那就好,省的我也替你提心吊膽的。”
思前想后,我還是沒把葉天的事情說出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樣我和阿凱的兄弟還能做下去。本質上我是替他高興的,畢竟他能走上金光大道實屬不易。但經過這件事,我能明顯察覺到林嘯的心計和實力,別的不說,光是完成十五家公司的收購,資金和談判都需要極大的能量。這背后至少是幾家巨頭聯合投資才能完成這種當量的事情,但我能想到的巨頭譬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都損失慘重。那么大概率應該是官方機構鼎力相助,但這么一想又沒道理,現在股市動蕩,民不聊生,官方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恢復經濟,況且SEC進駐,代表著必須要有人出來頂罪,要是林嘯反咬一口的話,得不償失。
思來想去,我實在沒辦法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這筆百億的資金是哪里來的,為何舉重若輕。在這樣的人手底下做事,要是錯了,怎么死都不知道呢,真替阿凱捏把汗。
芝加哥的辣醬熱狗攤前,Ryan排隊等待自己的熱狗,看著遠處帶著小孩排隊的父親,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08年次貸危機,父親背負了巨額的債務,不堪重負吞彈自盡。那是還在上大學的他就發誓要一網打盡金融罪犯。大學畢業后,他繼續在芝加哥大學讀碩專攻證券市場,繼而加入了SEC成為調查員。這次的事件,他很確定是林氏一手自編自導的,只是沒有證據,因為最關鍵的股價因素是人力無法操作的。林氏泄露的文件的確是真的,那起食品安全事故也是確實存在的。本來內部吹哨者泄密就不是新鮮事,況且還是餐飲行業。一時間,他找不到突破口,焦頭爛額。上頭的意思也很明確,快點完成調查,給民眾一個交代。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快點告訴大家這次是股市的正常波動,不存在人為因素。作為背負了父親之死行走這么久的人,他做不到。
“靠了,SEC進駐調查,林氏的股價一直停著,這樣每天丟進去一百五十萬,我真的吃不消。”盯著手機屏幕,我這樣想著。
“林氏并購的資金需要多少?”葉師傅問我。“至少百億級別,應該和林氏市值不相上下。”我回答道。“他們無論如何是拿不出自己市值那么多的內部融資的,那么錢哪里來?”葉師傅繼續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