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林望著臺下的難民們越來越像模像樣了,也就欣慰不已。這些都是他事先教會的托兒。按照郭德綱老師的說評書情形而布置的人手。
作為綱絲兒的他極其喜歡郭德綱老師的相聲,尤其迷戀這單口相聲,又叫評書的《坑王駕到》。
當然,這一世的人們自然沒接觸這一廣受百姓好評的形式,石林也就能夠憑借著記憶自由發揮了。
這一想法還是今晨晨練時,狗三兒稟報的消息:方圓野菜不多了,深山里的野獸也不多了,剩下來的時間恐怕口糧都是問題。
石林就琢磨著昔陽家不會善罷甘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而觀望難民區與富戶區之間有官兵重重把守,要想成功混過去,就得有一身像樣的衣服,還得弄一些營生物件,否則,怎能從銅墻鐵壁的重重包圍中進得了富戶區呢?
災民們的口糧,還有新近所需衣物,總不能靠打家劫舍,也不能靠偷盜。貧民區的百姓本來就對難民心存芥蒂,怎肯再做些齷齪之事。
只能靠自己的雙手賺錢。
而賺錢的營生,在這貧民窟里,能找到什么活計?
思來想去,石林覺得民眾歡迎率最高的就是評書了。耍一耍嘴頭子,用好故事吸引住人,讓這些百姓打一些賞賜,幾日下來,估計就能置辦齊整衣物,還有維持幾日難民的口糧了。
當下,石林整理了前生所記憶的郭老師的精彩段子,便撒下不少人手去貧民區,邊敲梆子邊吆喝起來:“聽先生說書了!閱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盡在石林評書劇場!”
“邦邦……邦邦……”梆子響過幾聲后,那邊也有人正在喊喝:“閱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盡在石林評書劇場!”
……
此時節,石林剛背誦完一首定場詩,便看到村巷街口聚集了不少當地百姓。
石林頓時來了興致:“好!再來一個定場詩,聽好了!十冬臘月大雪降,老兩口兒睡覺搶熱炕,老頭兒要在炕頭睡,老婆兒就不讓不讓偏不讓;老頭兒抄起了頂門閂,老婆兒拿起了搟面仗,老兩口兒叮叮當當打到大天亮,挺好一熱炕,誰也沒睡上!”
“轟……”
石林剛剛說完,場下的人,還有村口的百姓頓時大笑起來。
石林一看,對于凡夫俗子,只能擇一些淺顯易懂的段子來講,才能受到奇效,于是接二連三拋出一些俗段子來:
“初三十三二十三,兩口子吃飯把門關。蒼蠅叼走一個飯米粒,老頭子一怒追到四川,老婆家中算了一卦,傷財惹氣,賠盤纏。”
“轟……”
“哈哈……”
——“再來一個!”
臺下的人頓時群情激憤。
石林心說:“好!來個狠一點兒的!”
“床前明月光,地上鞋兩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