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視窗里,從唐寧視野的中心位置出現了一個小點,然后小點開始向唐寧發射小球,
小球在飛行過程中變到乒乓球大小,上下周圍都有,唐寧的任務,就是需要靈活躲避,或者將之一一劈飛。
待到唐寧適應之后,視野里又出現了無數從遠而近的滾木,現在唐寧不但要一邊劈砍小球,還要照顧腳下的步伐,避開它們。
這套方法也是小智發明的,虛擬艙里能做的,永遠是練習,而關乎生死的實戰,永遠發生在現實當中,唐寧必須將學會的技能搬到現實中來。
練習了一個多小時,唐寧終于停了下來,對紅鳥制作的這幅鎧甲,感到非常的滿意。
貼身,高效,靈動,甩開自己以前的胡亂拼湊,好幾條大街去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材料,小姐姐拿去制作成什么,唐寧已經不再關心。
這套鎧甲,已經值了。
雨季攻勢任務完成后,唐寧得到了幾天的假期,他決定好好陪陪小智,其實也是想要在空間里躲躲懶,享受一下。
這段時間,可真是又忙又累。
小智對蜀都虛擬城的了解遠勝唐寧,反而成了唐寧的導游,除了帶著唐寧東游西逛以外,父子倆還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小智在虛擬城里尋到的“寶貝”。
小智是人工智能,和真實的小孩子不一樣,他的興趣是研究學習。
研究學習如何設計異能武器,研究學習如何管理北斗游戲廳,研究學習如何在海量的普通信息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情報……
子承父業,原始網絡考古,也成了小智的研究方向。
這不,小智也不知道從哪里翻出來一本故事書,自己肯定已經看過,卻依舊要唐寧給他講。
唐寧將小智抱來放到自己的腿上,打開書本。
“……當方舟建造完成時,大洪水也開始了,當諾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
“……在二百二十天之后,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且洪水也開始消退……”
“……又經過了四十天之后,阿勒山的山頂才露出。這時諾亞放出了一只烏鴉,但它并沒有找到可以棲息的陸地……”
“……七天之后諾亞又再次放出鴿子,這次它立刻就帶回了橄欖樹的枝條,諾亞這時知道洪水已經散去。”
“又等了七天之后,諾亞最后一次放出鴿子,這次它便不再回方舟了。”
“諾亞一家人與各種動物便走出方舟。”
“離開方舟之后,諾亞將一只祭品獻給神。耶和華聞見獻祭的香氣,決定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并在天空制造了一道彩虹,作為保證。”
“爸爸,這個故事的意義是什么?”
“意義?大約就是希望和信仰吧。”
“不是逃避嗎?”
“呃……沒有放棄希望,就不能叫逃避吧?你說呢小智?”
“嗯,爸爸說得有道理,放棄希望,不管是醉生夢死還是茍且偷生,其實都是逃避。不放棄希望,就不能算作逃避。那信仰呢?”
“信仰,就是堅定地保持著希望,爸爸的理解是這樣的。”
“這不是固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