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蘆堇笑道:“這個太簡單了,我覺得還可以在作戰服內部加裝調溫裝置,增加舒適性,將頭盔設計為全覆蓋,增加護頸環,將唐寧蒙得嚴嚴實實。”
“哦對了,還要配上帶手背指背護板的記憶合金手套。”
“不過這樣一套下來,人員負重會增加二點五公斤。”
“這好辦。”唐寧說道:“負重訓練可以解決這問題。”
“那就這樣。”張秋意將這條加了上去:“唐寧,你那邊呢?”
“我這里就是加強基地安全,包括外墻設立,電網光網建立、光雷帶的布置,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就是基地到高速公路安全通道的設立。”
“好在我們有兩頭高階變異獸戰友,有城市級天網支持,可以防范突發變故。”
“接下來就是設立橋頭堡,我覺得漢安大橋對面的高新區就不錯,順便還能恢復一批生產車間,為基地服務。”
“之后逐漸擴大清理范圍,盡量擴大安全區,剩下的,就是保障科研隊伍,完成科學考察。”
“這個工作是長期的,我暫時騰不出人手來,因此如果科研隊需要武裝考察,至少要推遲到兩周以后,至少保證前期工作完成,我們外行動,如何?”
張秋意看了大家一眼,見眾人都沒有異議:“那就是同意了。還有別的嗎?”
唐寧說道:“我還想提一條,原計劃里,基地的后勤工作,是依靠蜀都的自動保障車負責供給,但是我覺得這里邊存在風險。”
“怎么說?”
“基地離蜀都一百八十公里,中間要經過龍泉山脈、簡州荒鎮、資州、磐石荒鎮,變數太多。”
“我覺得我們應當建立自己的后勤基地,力爭能夠利用本地資源,自給自足,最起碼,作為蜀都補給的重要補充。”
“這個……用不著了吧?”鄭茴不知道唐寧這樣做的意義:“一百八十公里,不就是自動車兩個小時的路程?與其花費大精力做這個,不如保障道路通暢啊。”
木東也有些不理解:“我們是科研單位,而且人力也有限,只能先保障科研工作的優先完成。唐寧的建議其實很好,不過那屬于錦上添花,等以后人手充足之后再說吧。”
在座的好些并不了解唐寧的背景,不知道他在水電站獨自生存的時候經歷過什么,但是張秋意和唐蘆堇是知道的,對于他提出這樣的建議并不感到奇怪。
不過她們還沒說話,老大哥海云先發話了:“我倒是覺得,小唐的建議值得考慮。”
“給大家說個故事吧,親身經歷。”
“大同七年的時候,我和導師在當時的荒鎮黃龍溪搞研究。”
“大同七年發生了什么大家應該知道,當時科學院和軍方走得近,軍方和內政部關系緊張后,我們的補給就斷了。”
“加上那個時候的輿論,荒鎮居民也拒絕為我們提供幫助,最終我們小組一共七個人,逼著導師放棄研究,準備走回蜀都。”
“四十公里的路途,最后回到聚居地的,只有兩個人。”
“其余的人,加上導師一共六個,只有三個是被不死人咬死的,另外三個,死在了城郊一處居民樓里。”
“那棟樓里有一個和藹的家庭主婦,帶著一個孩子,干干凈凈的,招待了我們剩下的人,給我們喝了肉湯,還燒了水,說是要給我們洗澡。”
“大家都說遇到好心人不容易,下來商量了一下,決定由我和一個同事出去,給母子倆找點吃的。”
“出門沒多久我們就覺得頭暈,走到一處廢棚子就扛不住了,躲進去睡了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