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進入中古,以“混沌”的結束為起點,到“天生五氣,地生五昧,人民食之,乃得延年”的“太連”時期為終點。
太連之后,宇宙的描述重點就放在了人類群體的開始構成。
這一時期人類開始出現領袖,先是“伏羲”,后而有“女媧”,女媧后而有“神農”。
不過這時的人民有名無姓,世上沒有五谷雜糧,“皆衣毛茹血,腥躁臭穢,男女無別,不相嫉妒,冬有穴處,夏有巢居”。
這個時期,太上老君的從“精神”的代名詞,轉為了“文明”的代名詞。
神農之時,老君下凡為師,曰大成子。“作《太微經》教神農嘗百草,得五谷,與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獸之命也”。
神農沒后而有“燧人”。燧人時,老君下凡為師,“教示燧人鉆木取火,續日之光,變生為熟,以除腥躁”。
燧人沒后而有“祝融”,老君下凡為師,號廣壽子。“教修三綱、齊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經》”。
黃帝之時,老君下降為師,號廣成子。
“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
黃帝曾至崆峒山問道于廣成子,因而開萬世治世之道。后來黃帝修道成功,于鼎湖乘龍升天,是為道家始祖。
黃帝以后,次有“少昊”、“顓頊”、“嚳”、“堯”、“舜”、“禹”,太上老君歷劫化生度人,至殷時又化為老子,迨周時傳道德五千言,成《道德經》,闡揚“道”之精義。
在唐寧的猜測中,這其實是關于一個宇宙爆發時期的闡述。
而在這個描述里邊,太上老君,或者其實,就是異能。
從宇宙爆發之初的充斥于宇宙之間,到漸漸地衰退到讓生命無法察覺,中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少在人類具有思考能力的時候,異能就已經存在,在這個哲學體系里,“老君”,本身就是異能的代名詞,是宇宙形成,生命形成,以及人類進化成為智能生物的關鍵。
隨著異能的漸漸堙滅,能夠感知到它存在的人類越來越稀少,從一開始的普遍皆知,最終到老子之后,就變成鳳毛麟角了。
但是這個體系一直流傳了下來,最終形成一套獨有的哲學體系。
再往后,感知不到異能的修煉者,又往其中加入了很多推測性的,臆想性的,甚至神話性的東西進去,變成了一套玄之又玄,深奧難明的學術。
之后因為異能消失了,因此描述異能的專著,也就跟著變成了僵尸學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最終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
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得了為何在太古時期的資料里,會有關于經絡流注、內觀坐照這樣對異能和異能修煉方法的精準描述。
或許在創世之初,人類的感知里,這些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東西。
直到現在異能重新爆發,這套僵尸學術才又重新復活了過來,至少在小智的幫助下,在唐寧這里,復活了過來。
但是這套東西現在要說有什么大用卻也不至于,《道藏》中記載的那些飛天遁地的神仙境界,那些仙宮地府夸張描述,唐寧認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