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修全說道:“大致情況就是如此,現在我們需要評估,里面還有沒有幸存者存在的可能,如果有,數量有多少,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
“還有,如果要加以營救,需要采取什么方案。”
唐寧立即將手舉了起來。
“唐寧你說。”
“從通信信息上看,幸存者第一時間送出的,是要我們離開的信息。”唐寧說道:“報文連續幾次給我們提出了警告。”
“我認為打通隧道的方案可以后續討論,目前我們應當首先弄清楚,陸家鎮一帶到底有什么未知危險,危險的程度如何,適不適合營救。”
“我同意小唐的觀點。”浦修全贊成:“要救人,自身先要安全,如果貿然打開通道,或者就會讓里邊的幸存者遇到極大的危險。”
“二十年已經過去了,如果里邊真的曾經存在過一個社會形態的話,我提醒各位,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可能不會是什么美好的形態。”
所有人都不再說話,浦秘書長是講求實際的人,他說的,是最大可能的實情。
地下坑道內,可能的確不會有太多資源,經歷過荒鎮混亂時期的人,都知道那會是怎樣的恐怖。
人,一旦釋放出心中的惡魔,會變得比變異生物還要可怕。
“但是如果有機會,我們還是要救。”浦修全說道:“畢竟,他們是我們的同胞。”
“只是方案必須科學,必須首先保證我們自己人的安全。”
汪莉說道:“大家要將浦秘書長的話,作為此次行動的指導思想,如果坑道內真有我們的同胞,我們就必須考慮一個安全合理的方案,將他們拯救出來。”
“不光要救,還要考慮之后的身體康復、心理康復,讓他們重新融入人類的社會團體中來。”
“但是營救方案一定要萬全,而不要急著實施,如果礦山內部真的有幸存者,那么這二十年都堅持下來了,也就不會急在這一兩天。”
“現在我們首先要預估里邊現在有多少人,盡快與他們建立聯系,盡量了解他們的情況,最好一起商討救援方案。”
“還有就是那一帶到底存在怎樣的危險,如何解決,畢竟那里是重要的礦業基地,我們最終是要繼續開采的。”
“管姐,關于幸存者人數,從工程方面,能不能夠加以推斷?”
管芳說道:“從車隊進入礦區的衛星視頻,到唐隊送回的礦場圖片,能夠看出車隊是有序撤離工業區,有序停放的。”
“這就說明,大同五年的那次撤退,是有計劃,有準備的,是幸存者們經過深思熟慮的。”
“要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考慮到生存的問題,包括能源問題,食物問題,供氧問題。”
“礦坑里有很多通氣道,幸存者們在沒有風力設備的情況下,如何能夠保證其中的空氣清新?這個問題我沒有想好。”
汪莉調出一幅示意圖片:“這個我考慮了一下,他們可能不會存在換氣困難的問題。”
管芳有些訝異:“這如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