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書記你終于想起來啦!”
發現是熟人,焦作人便想通了很多事情。
阿壩村村民現在整合土地,集體種植花椒的事情他也是走訪過的。
再結合之前在阿壩村看到韓非的經歷,以及現在韓非以投資人的身份出現在靈溪縣,焦作人便不難猜測韓非的投資想法其實早就已經有了。
甚至是在早幾個月以前,就已經有了實際行動。
有了這番認知,焦作人也確定韓非是真的有想法要在靈溪縣這個地方做出點事情來的,這是個真正來做實事的人。
雙方有了共識,那說起話來就舒服多了,韓非也坐下來開始了促膝長談。
他之所以要出資幫忙修繕靈溪縣小學,當然現在已經變成推倒重來了,韓非這么做不僅僅是他想這么做。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想賣焦作人一個人情,韓非知道焦作人以前是這所學校的老師,對這所學校的感情比較深。
所以他想用修學校的行為,讓焦作人幫忙做一些事情。
他想讓焦作人幫忙把花椒種植,中草藥種植,以及菌類蘑菇的種植推廣到靈溪縣的每一個村子里去。
同時還要請他聯系一下這些年從靈溪縣走出的,有一定影響力的人,或者是一些從事農業種植業方面的人才,韓非想通過焦作人鄉項的人脈,找到一批靈溪縣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進行合作。
有些事情,砸錢也不一定能帶得動,只有讓有影響力的人號召起來,才能最快的調動起普通民眾的干事積極性。
韓非如果要說,大家跟著我干,就都有錢賺,可能會有人相信,但是更多的人會選擇觀望。
只有當有人跟著他真的賺到錢了,其它的人才會開始嘗試,試著去做,等到他們真的看見利益到手的時候,才會搶著去做。
這也是扶貧工作難做,見效周期長的主要原因。
甚至一些原本很好的計劃以及舉措就是因為觀望的人太多,而導致破產。
韓非付出這么多,可不是為了讓其他人坐享其成的。
不愿意冒點風險做事,喜歡觀望的人,韓非會直接將他們排除在扶持的第一梯隊之外。
韓非會重點關注那些愿意嘗試去做事的人,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出資扶持一下他們。
而這需要在村子里有威望的人去鼓動,去帶頭,所以這就是韓非找焦作人的主要目的。
另一個目的就是,韓非希望焦作人能找到一些擁有故土情節的農業種植方面的人才回來。
產業化種植是個技術活,必須要有人才支撐,而且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是真正的故鄉人,很難安心的扎下根來。
韓非一系列的想法和舉措讓焦作人和周懷安都大為驚異,這么多么好的事情啊,如果真的能按韓非設想的那樣去走,那靈溪縣將真正的改頭換面。
當然,做這件事情同樣要面臨很大的風險,這也是為什么不曾有人嘗試的原因。
大中華之所以能把這項事業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里做起來,是因為政府承擔了一定量的風險。
而現在,韓非則是把做這件事情的絕大部分的風險給安到了自己的身上。
要是這樣,他們還沒有膽量跟著干,那就真是活該窮一輩子了。
韓非和焦作人說的也很清楚,不用苦口婆心的勸說每個人都加入到這個計劃里,他要的是真正有積極性干事的人,不是要求著他干事的人。
焦作人和周懷義都是有文化,看得清利弊的人,他們知道韓非給的這個機會應該算是絕無僅有了,錯過不可能再出現,一個會冒著大風險低收益做事的人,真的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