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楊瑩是打算不再直播的,但是因為這是一次群體參與的直播挑戰,而且與智力無關,另外還有210,000的挑戰獎金,所以她就答應了。
因為《忠犬八公的故事》現在正值網絡的風口浪尖,所以這次的直播挑戰也是吸引到了不少的流量和關注。
這些主播中有一些已經提前看過一遍這部電影的,也有一些沒看過的。
總之不管看沒看過,大家此時都已經做好心理準備。
只有楊穎,比較例外。
她對這部電影的感覺和其他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場的其他人還不知道本部電影的主角帕克教授的出演者,就是楊瑩的老爸楊燁。
楊瑩和楊雪,她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沒有哭,因為完全哭不出來,每次她們老爸的那張臉出現在畫面里,她們就覺得很出戲。
電影前半部分的劇情,所有的挑戰者表現得都十分正常。
一些提前看過電影主播知道,真正的催淚的橋段,其實就是帕克教室死后的那個劇情。
電影的淚點就是從那里開始的。
雖然某些人已經看過一遍了,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但是,隨著劇情的展開,當電影畫面中的八公,繼續形單影只的不停重復著每天的等待。
當那段足以擊潰淚腺的鋼琴曲響起,所有人的眼眶還是忍不住濕潤了。
春夏秋冬,四季變換,八公依舊守在每天主人必經的那個車站,直到生命的盡頭。
十年中,它耗盡了所有的時光,去等待一個注定不會再回來的人。
忠誠在八公身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如果這里換作是一個人的話,可能反而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但偏偏是動物,是一只狗,卻能把這種真摯又特殊情感發揮到極致。
如果是人,大家或許還可以說服自己的大腦,這不過是在演戲。
但是當這個情感表達的載體換成了一只狗,所有人都更愿意相信,這就是它們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狗與人之間是馴養,是羈絆,當你選擇與它建立關系后,那么大千世界,你與它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們只屬于彼此,這種感情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分開的。
即便有一天,一方去世,另一方也會遵守曾經的約定,一直等待與守候下去,忠誠的意義就在于我們不會忘記每個愛過的人。
生而為人,我們會遇到無數的美好,相遇與離別,眼中的世界是彩色的,我們在意的人也不止一個。
可一只狗,它的世界很小,只能夠容忍下你一個人,假若它認定了你,那么它就會一直等待下去。
若角色調換,假如去世的是八公,人又怎么可能用十年的時間去懷念一只陪伴自己的狗呢。
正是這種反差,正是這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才能讓觀影者真實地被八公那種不離不棄的情感給深深打動。
不出所料,參與直播的所有挑戰者,除了楊瑩以外,無一人幸免,全部淚崩,甚至有些人這已經是第二次以淚洗面了。
經過無數人的驗證,大眾已經產生了一種社會共識。
那就是看哭了的才是正常人,那些看完沒反應的人要么心里變態,要么生理變態。
總之,不哭肯定不是正常人。
挑戰失敗是情理之中,至于挑戰成功的楊瑩,楊瑩怎么會想到,挑戰成功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