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這家那家的說著,到了鎮里時天已經露出了魚肚白。他們要在鎮里的集市入口擺攤,進入鎮子后便跟李中舉分道了,李中舉往西街去了,李思她們則往東街來。
這時候雖然人還不多,好些攤位都是空著的,但集市上那些好的攤位都是有人長期占著的,他們也不敢跟人家搶,就在集市入口放下了背簍,一人從布包里掏出了一張餅子啃著。
一直等到太陽有了熱度,大家都吃過早飯了街道上才漸漸熱鬧起來。
“你這果干怎么賣的”
一個中年婦女從要雪家的背簍里捏了一個蘋果干問道,她攬著一個菜籃子,菜籃子里裝了幾樣蔬菜。
這樣的應該是鎮里的人家,鎮里的人家一般過的比較富裕,家里有小孩兒的都經常買些零食。
要雪家的就趕緊迎上了笑臉,“大姐,這都是自己家曬的,不貴,一文錢三斤。”
這是她們商量好的價錢,因為一起賣的,要是有貴有便宜,誰也不愿意當貴的那個,那大家都往下壓價還怎么賣。所以就事先定好了價錢,大家都賣這個價誰也不吃虧,全看人家想買誰的。
然而那婦人還是嫌貴,搖了搖頭,又問她左邊的一個背簍,“你這個呢”
那個背簍是要水家的,她一看婦人嫌貴,眼睛一轉就說,“一文錢四斤。”
大家都看向了要水家的,特別是要雪家的,眼睛都快瞪出來了,知道要水家的心眼多,可也不能這么沒信用啊。
那婦人本來看這一溜十幾個背簍,知道肯定是一個村里的,價錢應該都一樣。沒想到問了兩個這價錢還真讓她問下來了,當下便起了壓價的心思。
她就又搖了搖頭,裝作還是嫌貴的樣子,又問了一個,“你這個倒是跟別人的不太一樣,是不是便宜點”
“一文錢一斤。”李思笑道。
其他人倒沒驚訝,她們商量價錢的時候李思就說她要賣這個價。眾人也樂得有個人對比著,更顯得她們的便宜。
要雪家的還勸李思便宜點,別坐了一天一點也沒有賣出去。李思卻說她曬的好吃,值這個價。
這時有人問價,都覷眼望向這邊,等著李思吃癟。
剛才那婦人問價錢時,已經捏了一個送進嘴里嘗了嘗,聽見李思的回答,就要發飆,怎么她比別人貴那么多。
但淡淡的咸味伴隨著蘋果的香甜融入舌頭中,她的飚就沒發出來。嚼了兩下,也沒有其他人的果干那么難嚼。
她牙口不好,以前買這些都是給孫子們吃。這背簍里的倒是軟糯又不失筋道,味道咸咸的,甜甜的,倒是從未吃過的口味。
李思見她吃的挺享受的,就推薦道“你嘗的這個是咸口的,適合年紀大一點的和小孩兒吃。我這里還有一種麻辣口的,適合年輕人吃。”
其他人聽了不禁愣了愣,果干不是甜的嗎,還能做成咸口的和麻辣口的
那婦人聽到麻辣口的也是新奇,她就挺愛吃辣的,沒事的時候還嚼辣椒吃呢。
聽了就往背簍里看,背簍里有兩個布袋,她剛才拿的是左邊布袋里的,那麻辣口的應該就是右邊這布袋里的了。
她便捏起來了一個送進了嘴里,吃的她頻頻點頭,沒想到麻辣和蘋果甜碰撞在一起還能混合出這么美妙的味道。
“一樣稱三斤。”婦人豪爽的道,便開始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