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的書房不大,二十多平,墻上掛著幾幅他和妻子比較滿意的畫作,另有一個喝茶的桌子,一個寫字的桌子,寫字桌子后面立著一個書柜。
他和妻子生日或者結婚紀念日時兩個女兒都會送給他們禮物,他們恐李畫覺得他們認回了親生女兒就待她不好了,每次都會把李畫送的禮物拆開,表達出對禮物的喜歡,好讓李畫安心,之后一忙起來就把李思送的禮物忘在了腦后,李思送的禮物就被他們放在了書柜的角落里。
李文海過去把那幾個包裝精美卻已經落了灰塵的禮物盒拿出來一一拆開,每個禮物盒里面都放著一幅畫。
那幾幅畫用的都是他和妻子創出的那種畫法,色彩簡單卻構圖干凈、立意明確,第一幅畫的是一片花叢,應是春暖花開的時節,花叢多彩卻并不顯得雜亂,反而給人以清新干凈之感,觀之便覺心情愉快,好似一身疲憊都被畫中的春風消融。
第二幅畫的是一片森林,樹木林立,郁郁蔥蔥,清晨的陽光灑落,影射出了清泠泠的露珠,一個小女孩兒穿著一件潔白裙子,伸出手在探知透過樹木灑落下來那縷光明的溫度。
雖然小女孩兒只露出了側臉,又因把女孩兒畫的小,側顏三兩筆的帶過,卻能讓人感覺到女孩兒的猶豫以及渴盼。
這幅畫的基調是輕快的,卻看到小女孩兒時讓人有一絲揪心的感覺,那女孩兒的小心翼翼好似她在森林中迷路了很久,終于看到了一縷光明,既渴望著沐浴在光明之下又怕被那縷光明的溫度灼傷了自己。
第三幅畫的是一望無際的冰川,但在冰川遠方的一點卻燃著一息火苗,然而那火苗也惶惶滅滅,似一不小心就被冰川上的風給吹滅,雖然畫上的冰川上并沒有畫出風的痕跡,但就是能讓人感覺到冰川上正吹著凜冽寒風。
李文海和方敏都看懂了作畫者畫這些畫時的所思所想,第一幅的落款日期是他們把李思接來的兩個月之后,那個時候她一定很開心,方敏幾乎能回憶出李思第一次踏進他們的家時的表情,雖然有些忐忑但更多的卻是喜悅,她一定很開心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吧。
第二幅的落款日期是半年前,那好像是他們接回思思的五個月后,卻為什么思思會是憂愁和猶豫的心情李文海和方敏先是疑惑,漸漸的才露出了愧色。
回想以前,確實他們更照顧畫畫一些,但是他們以前就是那樣對畫畫的啊,畫畫不是他們親生的,若是他們把思思接回來后什么都照顧著她來的話,畫畫心思敏感,一定會多想的。
就比如方敏燉湯時放不放姜片,以前她照顧畫畫的口味都是放姜的,現在接回來了思思,若是照顧思思的口味不放姜的話,畫畫肯定會想他們有了親生女兒就不會疼她了。
李文海和方敏因為李思不能理解他們而嘆了口氣,視線又落在了第三幅畫上,上面的落款日期是幾天前,那快熄滅的火苗應該就是思思對他們的期望了。
兩人都沉默了下來,若是幾天前思思還對他們抱有一絲期望,那在今天爛尾樓里他們選擇了畫畫而舍棄了她時,她應該對他們完全失望了吧。
怪不得她說出不認他們的話。
可是,這怎么能怪他們思思既然能優秀的拿到那么多舉足輕重的獎杯,還有她的畫畫技術也這么好,為什么不告訴他們
李文海和方敏沉默的時候,李畫被震驚的瞪大了雙眼,不可能,李思從來沒有在家里畫過畫,怎么可能能畫出比她拿出來的那些畫還好的畫,這三幅畫完全掌握了爸媽畫風的精髓,甚至還青出于藍勝于藍,怎么可能出自李思的手
她看了看那三幅畫只落款了日期,并沒有署名,也許并不是李思畫的,也許只是李思認識了什么厲害的畫家,請那畫家畫的用以來哄爸媽開心,如此想著她不禁問出了口,“這些畫應該不是姐畫的吧我從來沒見她畫過畫啊。”
李文海和方敏被這一句話拉回思緒,都皺了皺眉,確實,他們也從來沒見過思思畫畫啊,不過既然是思思送他們的禮物,而且還每一副都能對應思思的心境,就算她把自己的心情描述給旁人,旁人也不能這么深刻的把感情融入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