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可以做到與單屬性靈根一樣的修煉速度的。
就比如說,五行相生的次序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形成周而復始的圓周運動。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兩種關系。
“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以木為例,由于水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水是木之母,木為水之子。
而火為木之子,木為火之母。
如此循環,得到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而土又克水,那么就形成了一組生克循環。
雖然這五行之中缺少了一環,但是只要足夠平衡,那一樣是上品的靈根。
正是想得到此等靈根之艱難,其中五行相克,就更為艱難了。
余下的兩種靈根,就是所謂的中品靈根和下品靈根。
其中體現的,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更為明顯了。
因為他們所懷的靈根不純粹。
導致與五行靈氣親和的程度大大的下降了。
失去了相生相克的意義,更多的是相互抑制。
而又為什么稱中品靈根為中品呢?
是因為修士除了靈根資質的天生限制外。
個人對道的領悟能力,也是不同的。
修真界將其二者,與修士福緣。
三者并稱為修士的三足鼎立之資。
由此可見,所謂的資質,不單單指的是靈根資質。
方今也終于聽明白了,原來這簡單的表象,居然有如此深刻的門道。
方今理解的五行:
五行相生,生有資生、助長、促進之意。
五行相克,克有克制、抑制、制約之意。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克制、制約的關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與五行相生一樣,也形成周而復始的圓周運動。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與“我克”兩種關系。
“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我克”者為我“所勝”。
以土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為土的“所不勝”;我克者是水,故水為土之“所勝”。
而我“所不勝”者為我之“所勝”者之“所勝”者“所不勝”。
這也就是混合靈根如果平衡,可稱為上品靈根的依據。
而五行制化是此中要點。
莫老頭越說越深入,方今是漸漸聽不懂了。
但還是硬著頭皮聽了下去。
所謂制,即制約、克制;化即生化、變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動態平衡關系。
五行相生,助長、促進事物的發生與成長。
相生太過,就必須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
以抑制、制約事物的過分亢盛為害。
這樣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維持和促進事物正常平衡協調和發展變化。
也不知道莫老頭是從哪本道經上看來的一句話。
“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方巾雖然不理解,但牢牢的記在了心中。
于是也成了方今今后道途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