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別的不說,建設城墻所需要的磚石還有石灰,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不論是燒磚還是燒石灰,在沒有發現煤礦的情況下,都是需要先將木頭燒成木炭,然后用木炭來保證溫度的,所以這中間需要的人力和物力,那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是王偉畢竟不貪心,他現在想要的,只是建造一個能夠容納目前小部落這些人口的小城。
小城的圍墻也不需要多高多厚,只需要一米多厚,三四米高,基本上就能夠將大部分的野獸攔在外面了。
王偉的打算很簡單,剛開始建一個長兩百米,寬兩百米的小城。
四萬平的小城,可能還沒有地球上一些高校的操場大,但若是用來住人的話,這樣的小城,最起碼能夠容納上千人。
城墻建好的那天,就是小部落在這片平原,徹底扎根的一天。
有著城墻的保護,自然而然的,就會吸引別的人類前來投奔。
到那個時候,做木工的,石藝的,燒炭的甚至是賣苦力的,就會聚集在城墻的周圍。
人數一旦多了起來。
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會需要更寬的土地,更大的城墻來保護他們。
到那個時候,哪怕沒有王偉在后面催促,只要建設技術能夠達到要求,那將會以小城為中心,建造更加高大寬敞的圍墻,形成一個更大的城。
有了更大的城,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尋求庇護。
人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一旦人多了,他們能搬山,能填海,能讓結實的磚房拔地而起,能讓荒山野嶺變成肥沃的田地。
到那個時候,只要王偉主導好方向,自然會有人去耕種。
更會有人研究厲害的武器,保護自己的田地不受野獸蟲鳥的毀壞,人類的文明之火,將會以小城為中心,開始它的燎原之旅。
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哪怕他是先知,哪怕他懂得所有的事情,也只有可能會曇花一現,驚艷千年。
但是絕對不會,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只有點著燎原之火,讓人類自發的進步,發展,只有在關鍵的時候為族人指引方向,其余的時候,讓不同的人展現不同的本領,大家各司其職,這樣的文明,才是健康,充滿朝氣的文明。
建城的事情從明年開始就要開始了,但是在今年,王偉希望,余族能夠將打地基所需要的石頭,都運夠。
如果地基的石頭足夠了的話,等到明年,那圍墻的搭建,就沒有這些額外的麻煩了。
跟著余肉談了很久,讓他帶著消息回去了。
余族聯系了山里面數個部落,靠著白鹽控制了一千多名壯漢為他開山采石。
按道理說,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就是沒有炸藥的協助,石頭的開采速度應該也很快的。
但是王偉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山里面的數個部落,一千多名壯漢外加上大量的婦孺,兩三千的人口都是需要吃飯的。
他們沒有弓箭,更沒有漁網,想要獲取食物,是遠遠不可能像小部落這樣輕松快捷的。
所以,九成的人,都是無法脫離生產,專門為小部落開采石頭的,他們每天,都需要尋找食物,如果能夠找到一天的食物,那剩下的時間,他們就能夠去挖一些石頭,換取白鹽。
如果能夠找到三天的食物,那這三天,他們就能一直留在采石場的。
但是食物的尋找,哪有那么容易的,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找了一天,才能夠恰好將肚子填飽。
白鹽的確是很重要,但如果連肚子都填不飽的話,誰又有力氣去采石換鹽呢。
王偉曾不止一次的告訴余肉,自己最愿意交換的,就是食物了。
一個壯漢,采一天的石頭,能夠換取兩天的食物,哪怕就是力氣相對孱弱的女人,只要不偷懶,愿意采石,也能夠填飽肚子,時不時的還能節省出來一部分口糧來補充食物。
但是余族,卻始終不愿意交換食物,他們要的,只有白鹽,和少量的蜂蜜。
而王偉,這次和余肉交談,就是在下最后通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