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王偉又在村子里面開始了兩門學科。
一門叫做物理,一門叫做化學。
火藥的作坊日漸成型,配制火藥的方法也很簡單,但是想要在火藥的發展上更進一步,沒有文化知識的支撐卻是不行的。
成年的男子王偉只要學會漢語和算數就行了,但是村子的下一代,卻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
“跟我讀,侵害鯉皮捧碳蛋養福奶那美女桂林......”
王偉在臺上講,下面的孩子們就跟著讀。
不同的泥土,為什么有得燒了后變成了磚,有的燒成了陶,還有的變成了玻璃,都在化學里面能夠找到答案。
聽得最認真的,當數王四五了,王偉教的東西,他往往能夠舉一反三,偶爾不懂的,也會做好筆記,有空的時候就會拿著筆記去聽王偉的講解。
但是,他最有天賦的,卻是物理。
什么叫做力,什么叫反作用力,力有幾種,什么是引力,什么是浮力。
這些讓絕大部分人頭腦一片漿糊的東西,卻經常能夠讓王四五眼前一亮。
船能夠在水面漂浮,就是因為浮力的作用。
人能夠站在地上而不是飄起來,就是因為引力的作用。
用鐵棒能夠撬動自己搬不動的石頭,這是杠桿的原理。
彎弓能夠將箭射出去,其實就是將力給傳遞了出去。
很多人都覺得,這些常識性的東西,哪怕就是知道了其中的原理,也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直到王四五,用一大兩小的三個齒輪,對鐵匠鋪的吹風機進行了改良,族人才懂得了一點力的用處。
兩個齒輪,固定在一個木制的框架上,相互之間嵌在一起,一個齒輪轉動,另一個齒輪也會轉動。
只不過,因為大小的不同,它們轉動的速度也不同。
小的齒輪,連接在大齒輪下面的木桿上,小齒輪轉一圈,木桿上面的凹槽就會帶動大齒輪也轉一圈。
而在吹風機風扇的木桿上,則連接著最后那個小齒輪。
大齒輪轉動,就會帶動風扇轉動,大齒輪轉動一圈,風扇就會轉動許多圈。
以前負責給爐子鼓風的族人,現在只需要轉動木架上那個小的齒輪,輕輕松松就能將風扇的速度提升數倍。
王四五說,這就是力的轉換。
風扇旋轉的時候,產生的風力能夠讓火勢變大。
那是不是把風扇制成船槳的樣式,也能夠使得船只跑得飛快呢。
當王四五在王偉面前提出這個猜想的時候,王偉二話不說,給他劃了五個數量的木匠,陪著他去驗證自己的猜想。
帆船的建造已經到了尾聲,對于木匠的需求已經不是那么大了。
但哪怕現在帆船的建造,正處于最為關鍵的時候,王偉也愿意拖延帆船的進度,讓王四五去發掘,去探索。
玻璃的生產,交給了別的族人,只要按照流程來,是不會出現問題的。
在木匠的幫助下,一個簡易的竹筏很快便建成了。
竹筏的兩邊,固定著兩個帶著厚實扇葉的風扇。
轉動齒輪,風扇緩緩的旋轉了起來。
而竹筏,也在風扇的轉動中,緩緩的朝前移動著。
隨著風扇轉動的越快,竹筏就跑得越快。
兩個風扇在轉動中,如同無數的船槳在推動著船前進一樣。
小小的竹筏,跑得速度,快要趕上岸邊的人了。
這種速度,是安回號所不能比擬的。
如果安回號也有這個速度的話,別說一天兩趟了,哪怕就是一天跑大湖跑個三趟甚至四趟,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竹筏上的族人在岸邊眾人震驚的神色中,將齒輪搖動到極限。
在河面上,感受著風馳電掣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