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假的時候,村子里面的小伙伴就會喊上王偉,去運礦的路上撿那些從車上散落的煤渣,然后拖到鎮上去換點小錢買零食吃。
這種熟悉的手感,王偉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煤沒錯了。
經過系統的鑒定,王偉的判斷果然沒有錯。
在山里面,有著一處**露的煤礦,而且礦產的儲量非常大。
得知這個消息,王偉頓時興奮不已。
村子里面現在每天都在燒炭,目的就是進一步提升木頭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
只可惜,不論如何提升,木炭的熱量始終都有局限性,燒燒磚窯做做玻璃都勉強能用,但是想要獲得更高的熱量就有些困難了。
不要小看熱量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鐵匠鋪旁邊的熔爐,每天要吃進去七八百斤的礦石,而熔煉出來的鐵錠,卻只有一百多斤。
也就是說,熔煉之后,剩下來的礦渣就足足有四五百斤。
這些礦渣在鐵匠鋪后面堆積如山,前段時間松葉問王偉,能不能用這些礦渣鋪路,被王偉給拒絕了。
很多人都以為,礦渣就是沒用的東西。
其實不然。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礦石,都不可能是單一物質組成的。
所有的礦石里面,都有很多的物質。
就像是找到了銅礦,往往就代表著找到了錫礦是一個道理。
這些礦渣里面,除了溫度不夠,沒能徹底練出來的鐵外。
還有更多珍貴的金屬物質沒能提煉出來。
為什么王偉寧愿把這些礦渣堆在這占地方也不愿拿去鋪路呢,就是為了今后,技術和條件足夠了,將那些珍貴金屬提煉出來使用。
這些材料,有的是耐磨的,有的是比鋼鐵更加堅硬的,還有的是能夠耐高溫的。
可以說,每一種不同的金屬材料,都有不同的用途。
就像村子里面的木鋸和銼刀,為什么磨損如此嚴重,不就是因為受到材料的限制么。
這種東西和表面扁平且寬厚的大刀不同。
太小的東西經不起太多的鍛造,而且東西越小,鍛造的成本就越大。
不像桐樹的大刀。
雖然也是鋼鐵材質的,但是在松果他們的大力鍛造之下,經過了成千上萬次的敲擊,普通的鋼鐵也變成了千煉鋼甚至萬煉鋼,再經過特殊的手法進行處理,材料的硬度自然能夠讓人放心,不用害怕會斷掉。
可是那些小東西你怎么煉,為了一個小小的銼刀,花費煉一把大刀的體力和時間,劃得來么。
因此,合適的材料,才能制作更好的銼刀和鋼鋸。
其實,如果刨去像鉻,鋨,銠之類的特殊金屬,地球上的多功能金屬大多數都是合金。
而想要制作合金,對溫度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桐樹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車床原理,如果配上一些高硬度或者耐高溫的合金金屬,那能夠投入到實用中的車床,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而溫度的提升,是離不開煤的。
很多人都覺得,煤燃燒的時候,不過才能產生一千多度的溫度,就算是優質煤,燃燒的溫度也只有兩千度左右。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燃燒溫度能夠超過三千度的焦炭,其實就是用煤通過高溫蒸餾所產生的。
有了煤,王偉就能夠生產焦炭,有了焦炭,高爐煉鋼,燒制水泥,冶煉合金就不再是空想,而是會成為現實。
可以說,在石油被開發使用之前,焦炭的燃燒,是人類所能夠掌握的,最高的溫度。
當初,工業大革命如果離開了煤,根本啥都做不成,哪怕他們有再多的原始積累。
所以說,這種黑不溜秋的,不起眼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煤炭,卻是人類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可獲取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