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屬于勤奮者最好的時代,同樣也是屬于懶惰者最差的時代。
當食堂的大鍋飯逐漸減少,直至徹底取消后,懶惰者在村子里面失去了最后一片生存的土壤。
以工換錢,然后以錢養人的生存方式將人群劃分的更加直接。
能干的,可以吃苦耐勞的人,每天加班加點的干活,別人不愿意干的苦活累活臟活難活他們都愿意干,自然能夠獲得遠超他人的收入。
有頭腦的,肯鉆研的,敢于去拼搏的人,承包土地的種植,魚塘的養殖和工地的建設,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至于平庸的人,只要不是太懶惰,不論是去幫人種地還是伐木挖礦,有一把子力氣總不至于挨餓,干得好的話,每個月不僅有一兩天的自由休息的時間,甚至還有結余。
畢竟,當生產力超過族人的消耗水平時,想要獲得溫飽,簡直不要太簡單。
哪怕你什么都不懂,只知道聽命令干活也無所謂,華城里面需要人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不是人口上限擺在這的話,一個礦場的開采就需要數萬人,自然不用擔心沒事可做。
只有那些懶惰的,不思進取的人,才到了他們偷懶的末日。
華城的基礎已經打得是非常好了。
一個人日常工作一天,創造出來的價值,能夠抵得過他們五天到十天的消耗。
而村子給他們的工資,最低也能讓他們消耗兩天。
也就是說,每當有人干一天的活,就會給村子創造三到七天的額外收入。
平均三倍的收益,讓華城有更多的能力,去發展軍隊,進行基礎建設。
這一切,都要得力于最初幾年王偉給華城打造的基礎。
捕魚的船只,廣闊的耕地,通過系統改造的高產青稞,兔舍,魚塘等,僅需要少量的人手,便能維持華城的消耗。
如此一來,便能抽調出來更多的人手,為華城的發展,為他們自己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華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飛速的發展。
村子里面一片欣欣向榮的跡象。
普通的族人,通過自己的奮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水缸,板凳,木床,麻布衣,獸皮鞋和各種工具成了村子里面的緊銷貨。
當溫飽已經不成問題的時候,人們想要的,自然是更好的生活。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沒有戰亂,沒有天災的情況下,僅僅需要兩三年的時間,華城將會擁有非常強大的底蘊。
而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口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一萬多人,在地球上的話,可能連一個城鎮都比不上,不過這個世界還很廣闊,王偉相信,只要等到華城再穩定一些,積累一些力量,就能開始自己的擴張之路了。
兩個月的時間眨眼之間便過去了。
天氣逐漸開始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