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道路雖然不甚平整,但只要不是下雨天,牛車是能夠在上面跑起來的。
手腳勤快的族人,一天下來,摸黑的話,能夠拉一趟半的貨呢。
拉人的牛車每天都是跑三邊,夜晚跑到哪就在哪邊休息,一天下來能夠掙三四十塊錢。
既然公路已經如此方便了,何必大費周章的,再鋪什么木軌呢。
在華城廣場,展示的那軌道車看上去比牛車小了許多,雖然車頭是燒煤就能跑的自動車,但是啟動的速度太慢了。
等車頭啟動完后,族人都能從廣場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了。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畢竟廣場上用來示范的木軌軌道只有兩百米長,這點距離,車頭速度根本就提不上來,怎么可能跑的有多塊呢。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族人看來,這什么木軌車,完全就是沒用的東西。
有修這木軌車的功夫,還不如把公路多多修繕,最好把路面換成磚塊的或者水泥的,這石子路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缺陷的。
其實修建木軌,對于族人來說并沒有什么壞處,之所以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第一點就是,木軌車修建開始,華族便有了一條新的律法,那就是任何人,可以經過,但不準在木軌道上逗留,畢竟木軌不是鐵軌,如果破壞的話,還是很容易的。
這條律法出來后,巡邏木軌道的新軍戰士便多了起來。
有些族人的田地在木軌道旁,干完活就去木軌道上休息,然后就好奇的挖地下的木軌釘看,被巡邏的新軍戰士發現了,挨了一頓鞭笞。
如此一來,民怨就出現了。
還有個原因就是建設木軌的時候,有些水渠被斷了半個月的水。
沒有了水渠的灌溉,負責照看田地的族人,就需要每天去挑水,如此一來,他們自然不會說木軌的好話了,一個個的,恨不得將木軌扒了才好。
絕大部分人對于木軌的鋪建是沒有任何映象的,但是聽了這些人的抱怨,自然而然的,就會認為木軌不好了。
如此一來,鋪建木軌這件事,在華族是越來越受到質疑了。
現在松葉他們,可以說是頂著很大的壓力。
木軌的鋪建早日完成一天,他們的壓力就會早一天消失。
可是制約木軌道完工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手不足。
如果能夠把這批俘虜趕快弄過來,不說多,哪怕只給松葉一千人,他也有把握,在半個月內,將這拖了好幾個月的木軌道給完工的。
可是現在的華城,缺人的何止松葉他們工部,戶部,吏部這些部門,哪一個不缺人。
只不過,戶部和吏部,肯定是不能用那些紅毛鬼的。
但是,只要這一萬多俘虜補充進來,填補了工部的空缺,那工部自然能夠抽出來一部分人加入戶部或者吏部啊。
想通了這一點,眾人紛紛開口,催促著王偉趕快開口,讓桐樹將俘虜押送回來。
王偉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一萬多人,哪怕力氣不如自己的族人大,但至少都是熟練的工匠,華族總有適合他們干的事情。
如果沒有適合華族工作的人,那也無妨,都派去鋪木軌,挖礦石不就行了么。
而且華族現在懂英語的人也不少,只要能夠學會漢語,再學英語,簡直就是小兒科,所以交流起來,也不成問題。
所以,會議結束之后,王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讓桐樹安排好事情后,趕快將這一批俘虜運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