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松葉,也笑道:“我宣布,火車通車,第一次試航完美結束,各位辛苦了,請準備第二次試航!”
眾人聽完,歡聲雷動,紛紛鼓起了掌來。
特別是車站的站長,更是激動的滿面通紅。
這次通航,并沒有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經過實踐,這木軌,是達到了長期運行的條件的。
而長期通航,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源源不斷的金錢收入啊!
一張票一塊錢,按照剛才匯報的情況來看,每次攜帶的人數再增加一倍都不成問題,如果按照計算的最大荷載人數,三十五節的車廂,最多能夠承載一千八百人次。
當然了,為了避免對木軌造成毀壞,實際荷載人數,可能會被限制在千人左右。
這樣算下來的話,火車行駛一趟,就能掙到五百塊錢,一來一回,就是一千塊錢。
正常通行后,速度應該會被穩定在五十分鐘一趟,加上車站停靠,上下車的時間,一天一輛火車,能夠跑上十二個來回。
也就是說,一天下來,一輛火車就能掙到一萬兩千塊錢。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從華城到碼頭的木軌,是一條環狀的整體,首尾相連,火車不需要掉頭,只需要往前開就行了。
如此一來,這條木軌上面,完全可以同時通行好幾輛火車。
也就是說,只要火車不故障,木軌隨時進行維護不出問題,以后等到火車的數量多了起來,掙的錢,完全還可以翻上好幾倍。
當然了,這只是最理想的想法,站長他并沒有考慮到運行的消耗,木軌還有火車的維護,以及有沒有如此大的人流量。
不過,哪怕沒有如此大的人流量,也并不影響火車的通行。
因為載人是一方面,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拉貨啊。
隨著華城的人口越來越密集,像木材加工廠,糧食加工廠,玻璃制作工廠,陶瓷廠,磚窯等工廠,都挪到了碼頭附近。
而這些工廠生產的產品,最終都是要運到華城去消耗掉的。
每天在公路上,絡繹不絕的就是這些工廠的運輸車輛。
華城現在有十多萬人口,對于物資的消耗是十分龐大的。
馬路上每天運輸的隊伍都排成了長龍,盡管如此,依舊無法滿足華城的需求。
而且最主要的是,不論是使用牛車還是人力的板車,運輸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居高不下。
現在有了火車,時間成本是大大的降低,運輸成本也比人力成本要低廉很多。
如此一來,一些有商業眼光的工廠,很快就會找上門來的。
不說別的,光是運輸這些物資,就能保證火車每天連軸轉了。
更何況,除了工廠外,每天碼頭上面收獲的水產,捕撈或者養殖的魚類,也是一大頭。
以前人們以為,碼頭是大湖,后來經過翼龍小隊的探索,才知道這根本就是大海。
海洋里面的水產資源無窮無盡,王偉為了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哪怕現在捕撈的技術成熟了,也并沒有進行狂轟濫炸的絕后式捕撈。
而且對那些靠近海邊建立的工廠,都有嚴格的排污規定。
在地球上,國外的工業大革命,是犧牲了一代人的健康,以及自然環境來換取經濟利益和社會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