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旁邊那些線條簡單的英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且最主要的是,簡簡單單的國書,漢字只占了一小半的篇幅,剩下的英文翻譯,足足比它長了數倍。
這說明什么?沒有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沉淀,怎么可能誕生出來如此漂亮的文字。
普通的小國,沒有那個精力更沒有那個能力研究出來這么漂亮的文字的。
國書被圣主帝國的各大貴族代表以及官員們傳閱,看完之后,他們都是一臉的驚嘆。
光從國書和桐樹他們的穿著來看,這個中華國的科技文明,就已經超越了自己的圣主帝國。
而且從他們那強大的武器,和能夠擊敗五千圣衛軍戰士,并俘虜三千多人的事實來看,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如果不是實力相差太大,以宗主教那貪生怕死的性格,見狀不對肯定會立刻逃回來的。
所以,只有實力相差太大,才讓他們連逃的機會都沒有。
也正是因為實力相差過大,圣衛軍戰士才會留下如此多的俘虜。
因為雙方的戰斗力要是勢均力敵的話,以圣衛軍的忠誠和宗主教的怕死,哪怕就是被圍困起來了,他們也會戰斗至最后一人的,根本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俘虜。
第一眼的印象實在是太重要了。
正是因為桐樹他們的穿著打扮,還有精美的國書和帶著濃濃歷史沉淀的漢字,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在心中潛意識的認為中華國是個綜合實力遠超他們的強大帝國。
所以他們才會忽視桐樹他們表現出來的一些破綻。
甚至就連桐樹他們為何不用他們自己的戰艦出海,都被他們以各種理由給腦補了出來。
甚至,在這一瞬間,在場的許多人甚至升起了一種擔憂的感覺。
擔心教皇的行為惹怒了中華國,讓中華國出兵攻打自己。
如果中華國真的出兵,他們可不管圣衛軍是教皇的私兵,到時候,在場的眾人,可都是受災的對象。
看完國書,教皇也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哪怕嘴上不可能承認,但心里面,卻已經產生了一種自己不如中華國的念頭。
在這一刻,他甚至有些痛恨那些最初發現新大陸的圣衛軍戰士了。
情況沒有探查清楚就回來報喜,現在害的自己下不來臺,他們都死在外面才好。
等到國書傳回教皇的手中,他坐在王座上道:“各位使者,此事其實全是誤會,我國并無同友國為敵的打算,在貴國造成的麻煩,全是我那個不成器的兄弟自作主張做的事情,等他回來,我一定會嚴懲他的,還望使者能夠將我的話帶回去,我圣主帝國,愿意同中華國互派使者建立友好的關系,如果有可能,還愿意同中華國建交,開通通商口岸,相互之間交流科技,互通有無。”
教皇的意思,也是圣主帝國所有貴族的意思,剛才傳閱國書的時候,他們已經相互商量好了。
桐樹聽了教皇的話,心中一定,事情基本上已經成了七八成。
隨后他開口道:“我中華國自建國以來,雖然武力威懾四海,但向來推崇以德服人,如果圣主帝國不愿輕啟戰端,我們也樂于友善,但貴國對我國卻是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數千邊民為此喪命,如果不給個說法,哪怕我國國君同意建交,下屬族民也不會同意的。”
桐樹說這,就是開始談戰后補償了。
說完,一份戰損清單就被送了上去。
厚厚的戰損清單上用中英兩種文字寫明了華國被戰爭帶去的損失和需要圣主帝國賠償的物資。
看著這長長的清單,教皇不禁頭疼。
這交換俘虜的要求還沒有提,居然先搞出來了一個戰損清單,而且他看了一會后發現,上面要求的東西都不是怎么值錢的東西,但是要求的數量卻特別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