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交接的經驗,第二次的換俘順利無比。
換俘過后,此行的使者提出了同華族交換連發火槍的制作方式以及高爆火藥的配方。
經過考慮,王偉提出了一系列的條件同意了交換。
他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東西的工藝并不復雜,如果自己不交換,圣地那邊只要付出一些代價,總是能夠研究出來的。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華族現在有這個底氣,將這些對于圣地來說非常先進的武器給他們。
這些普通的槍械還有火藥,在華城已經不是最為尖端的戰力了。
現在的華族,已經能夠生產更加強大的武器了。
半個月后,戰艦帶著王偉提出來的交換條件返航了。
而華族,得到了圣地運來的物資補給,發展的速度更是迅猛增加。
以前許多無法制作的零件,在新材料的補充下被制作了出來。
而自行車的暢銷,讓華族的輻射范圍更加廣闊了。
自行車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非常輕盈便捷,能翻山能越嶺。
新軍里面,多了一批自行車騎士。
這些騎士在崎嶇的道路上如履平地,哪怕就是完全沒有道路,無法通車的地方,他們也能夠下車,扛著自行車繼續前行。
有人說,一個國家真正能夠掌控的土地范圍,和它的交通方式有著很大的關系。
就像是在古代,國土面積說是很大,但其實真正能夠掌控的,就那么一片。
在偏遠的地區,天高皇帝遠的,一條命令下達,往往需要一個多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到達,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對那些偏遠地區能夠獲得多大的掌控力自然可想而知了。
而有了自行車,新軍戰士行進的速度提升了一倍不止。
特制的軍用自行車,能夠應付一切惡劣的環境,泥沼,山路,密林,甚至在遇到河流湖泊的時候,將車上攜帶的氣囊打開,充氣之后就變成了一艘皮筏。
在這種情況下,華族掌控的土地面積,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
華族的新軍戰士能夠輻射的土地越多,那接觸的部落就越多。
新軍戰士騎著自行車,拿著火槍,穿著漂亮的制服,但凡經過的地方,那些部落無不為之側目。
這些自行車騎士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在周邊的部落,宣揚華族的光輝。
可口的食物,漂亮的衣服,強大的武器外加上這不可思議的自行車,讓許多對華族只有一個粗淺印象的部落體會到了華族的強大。
自行車騎士分為一百個小隊,每個小隊足足有四十人。
四千名新軍戰士以華城為中心,朝著四面八方掃蕩過去。
他們掃蕩的目標并非是普通的部落,而是那些在劇變的氣候中遺留下來的強大野獸和一些逐漸適應了氣候變化的恐龍。
侵擾人類的狼群,喜歡以人為食的恐龍,占山為王的猛虎獅群,甚至就連霸占一些部落生活水源的恐龍,都被新軍戰士們手中的火器打的落花流水。
它們要么選擇去往更加偏僻的地方,要么直接被新軍戰士擊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