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倫蓋蒂,大草原。
炙熱的太陽灼燒著大地,碧藍的天空下,龐大的角馬隊伍正在朝著北面遷徙。
每年的7-9月,正是東非草原雨季與旱季轉換的季節。
塞倫蓋蒂的雨季結束,雨區北移,降水減少,旱季來臨。這使得塞倫蓋蒂草原逐漸成了荒原,包括角馬在內的食草動物們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生存危機。
而此時,北部肯尼亞境內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正是連綿的雨季,讓這里成了整個東非草原此時水草豐美的“伊甸園”。
這段時間,角馬跟隨著雨水的步伐,日夜兼程,躲避眾多天敵的襲擾,每天行進40多公里,向北遷徙到位于肯尼亞的馬賽馬拉,距離約3000公里。
遷徙的過程是十分危險,因為它們會踏過眾多猛獸的領地。
這個階段也是所有草原上的野獸,狩獵的時機。
獅子、豹子、鬣狗、鱷魚等等,這些兇殘的掠食者做好了在這個時間段大快朵頤,飽餐一頓的準備。
此時大草原一角,近百只角馬正向著遷徙大部隊狂奔。
而在他們的后方,獅群緊緊跟隨,嗜血的目光尋找著落單的角馬,隨時準備撲上去發起致命一擊。
狩獵對于這群大草原上的頂級掠食者來說是本能,捕食技巧在成長中更是反復錘煉。因為失誤的代價就是餓肚子,所以對于如何捕捉到獵物,他們十分熟練。
驅趕著角馬群不斷偏移大部隊的同時,這群母獅的目光還在不斷掃視著角馬群內部,那幾只體積瘦小的幼崽。
相比較成年角馬,幼崽無疑是最好獵殺的目標。
而且獵殺幼崽不容易被誤傷。
就在這時,獵殺開始了,一頭母獅忽然發出一聲咆哮,圍在角馬群四周的其余母獅同時朝著角馬群撲去。
做為食草生物,成群的角馬其實完全有能力與獅群抗衡,但是他們并沒有對抗的勇氣,面對撲來的獅群,他們頓時慌了神,奔跑的陣型頓時潰散。
這也正是獅群想要看到的,當即有數頭角馬被母獅撲倒。
習慣使然,獅子在撲倒獵物后,第一個撕咬的目標便是角馬的咽喉,也是足以致命的部位。
此刻,這一幕正被不遠處的攝像機所拍攝
做為大草原上的一大遷徙景觀,每年這個時期都會有許多攝影師來此取材。
角馬遷徙途中的驚險著實能為他們創造諸多收視率。
不過這一份工作同樣十分危險。
因為大草原上的兇猛獵食者太多了,哪怕有著諸多保護,一不小心也會因此喪命。
同樣的,高風險帶來的就是高收益。
所以每年還是會有許多為了拍攝紀錄片,或是取材的攝影師到來。
此刻獅群獵殺角馬的這一幕,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賣點,幾個匍匐在不遠處的攝影師當即全神貫注地拍攝起獅群展現高超捕獵技巧的場景來。
這一場獵殺節奏很快,大量角馬逃離,但是也有四頭角馬被當場獵殺,場面驚心動魄,也讓這幾個拍攝到畫面的攝影師感到十分興奮。
因為這些片段能為他們帶來名氣與金錢。
捕獵完畢,母獅們并未進食,而是各自咬著獵物開始折返。
獅子做為群居動物,與許多動物族群不同。
雖然外出捕獵的是母獅,但是母獅并沒有率先進食的權利,而守護領地的雄獅,才是獅群的領袖,也只有它才擁有第一進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