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攏共采摘了三籠子紅棗每人分得一籠,秦鎖、秦林說他們要拿到古會上賣錢;秦源則拎著一竹籠紅棗給駱文化送禮。
秦駱寨的古會的正會是八月十八日,正會那天要舉行一個開會儀式;然而放幾掛子鞭炮,由村劇團登臺唱戲。
今年古會正會那天的戲報已經貼出去,上午的開場戲是《鍘美案》;下午的折子戲是《三娘教子》、《打鎮臺》,晚上的夜戲是《三世仇》。
距離正會還有三天,城壕窖里跟會的人便熙熙攘攘;可能是這三年人們生活困難古會鬧不起來等得太久,今年古會一臨近大家就趕來營造氣氛。
城壕窖是古會的中心會場,小商小販們已經用白灰給自己圈好場地。
胳膊上帶紅箍子的場地管理人員走來走去維持秩序。
紅箍子管理人員全是二愣子小伙,管理場地時胳膊上帶幅紅箍子;晚上唱夜戲每人手中拎一根掃帚棍維持秩序。
夜場戲最容易引起起哄、扛臺,一旦發生,掃帚棍隊便就站成一擺子向前抽打。
扛臺的二愣子小子們是吃飽肚子撐得慌,他們來得晚了站在場地外面想進到里面去;或者看見臨近處有漂亮女人心中發癢癢。
一呼百應便就開始扛臺,戲樓底下打坐的觀眾一見有抗臺的;立即站立起來喝喊,現場頓時亂成一片。
掃帚棍隊的抽打會將扛臺的二愣子“囂張氣焰”打下去。
扛臺的這幫家伙也知趣,掃帚棍隊抽打時他們會將手中的小板凳舉過頭頂;掃帚棍抽打在小板凳上發出“啪啪啪”的響聲,扛臺者已經從外圍扛到場地中心便就安靜下來。
發愣勁的扛臺者占據了看戲的有理位置,臺子底下才能安靜。
那時候的看戲就這么逗,風華正茂的青年人總有燃燒不盡的火焰;弄出滑稽的惡作劇來。
搟面皮劉大頭早在距離戲樓不遠的地方支起攤子賣搟面皮。
秦駱寨古會一紅火,羅鎮那邊的集市就衰落;畢竟兩地只有五里路,劉大頭是那里人多那里去。
秦源胳膊上挎著竹籠兒,竹籠里盛著滿當當的大紅棗;上面用娘的黑布帕蓋著向新莊一隊走去。
秦源要將大紅棗送給駱文化,從他那里把磚頭厚的大本小說借過來。
小西村七隊到新莊一隊有兩華里路,依次穿過六、五、四、三、二、五個生產小隊的街巷,秦源來到村莊中央的城壕窖邊。
城壕窖里已經擁聚來不少人,小商小販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
城壕窖好幾米深,面積有五六個足球場那么大;這是當年修筑城墻取土時留下來的痕跡。
秦駱寨老城墻早就不復存在,城壕窖則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秦駱寨小學校建造在城壕窖西邊的高地上,有虎踞龍盤之態勢。
秦駱寨小學解放前是慈善寺,解放后在慈善寺基礎上建起了小學校;一開始只設一至四年級,后來增加了五六年級成為一所完全小學。
那時候整個凌風縣16個鄉鎮只有20所小學,井泉公社有兩所;一所是井泉小學一所是秦駱寨小學。
秦駱寨小學不僅招收本村小孩,周邊的村莊強家溝、料地、龍蹄、陳馬河、煙囪溝的小孩也招收。
外村小孩要住校,學校沒有食堂;他們被允許三天回家背一次饃。
和外村小孩比較,秦源這些秦駱寨的孩子就幸福多了;他們每頓有熱湯熱飯吃,晚上還能在家中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