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英蓮14歲后爹給她收拾了一間屋子獨睡,爹娘添了弟弟秦昭后;秦源也說自己要獨自一人睡覺。
爹便在廚房頂頭隔了一間半截屋,半截屋只有一盤炕但連著廚房的鍋灶;每噸做飯時鍋眼里的熱量會擴散到炕洞里來,然后通過炕洞經過煙囪散發出去。
半截屋冬日里不燒炕也是熱烘烘的,秦源把半截屋叫“小炕屋”。
小炕屋是秦源的世界,他從三舅跟前順來小人書;就是晚上湊著煤油燈看完的。
要看小人書就得有煤油燈,秦源自己動手制作了一盞煤油燈。
煤油燈是墨水瓶做成的,找來一塊銅錢當蓋子。
銅錢上面有個孔,從破棉絮中抽出一股來擰成捻子;把捻子從銅錢孔中穿進去,一頭扎入墨水瓶里吸煤油;一頭做燈芯點著照明。
秦源制作的煤油燈點著后很亮,他娘秦周氏說這太費油;用剪刀將燈芯剪去一節油燈不是那么亮了像只發光的螢火蟲。
那時節人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工作、生活。
秦源考入凌風縣中學后學校是日光燈,他一見高興得不得了。
這時候秦源在看《三國演義》、《紅樓夢》,《紅與黑》、《安娜.卡列寧娜》;晚上一個人溜到教室把燈開開看;值日老師發現后將他驅逐出去還反映到教導處。
班主任牛德利是物理老師,知道秦源的事情后把物理實驗室的鑰匙給他;秦源有了讀書的地方。
秦源制作了煤油燈后時常在小炕屋點亮看小書,爹和娘好幾次站在窗子跟前跳腳:“你個敗家子一晚上點長明燈,要燒多少煤油啊!”
爹娘跳腳時秦源立即就把煤油燈吹滅,他們走了又點著。
秦源有了兒女后給他們講述燈油的故事,兒女們根本就不相信還會有這檔子事。
沒錯,窮人絕無開交易所折本的煩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揀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饑區的災民,大約總不會去種蘭花,像闊老太爺一樣……
秦源在和爹娘捉迷藏中讀完從三舅跟前順來的小人書,要讀磚頭一樣厚的大本小說了;必須先將自己的小油燈武裝起來——兵馬未到糧草先行。
秦源家正股正行的油燈有三盞,爹娘屋里一盞,姐姐英蓮屋里一盞,秦源的小炕屋一盞。
秦源小炕屋這盞燈和廚房一起使用,廚房用燈時小炕屋只能黑著。
秦源把裝有半瓶子的煤油放回去,不再想油燈的事;他把從駱偉賢那里借來兩本書藏在炕席底下,急急向西門外的自留地趕去。
正會還有三天,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三縣四十八鄉的鄉親們斷斷續續往秦駱寨古會上趕,小西村第七隊的人卻沒有把古會和過節當回事。
這其中是有原因的,小西村是單一的農業生產隊;500多口人連個泥瓦匠也沒有,困難時期受災最嚴重。
不同于小西村的羅鎮、新莊第一生產隊,都是書文人、匠人堆積的地方;困難時月辦法就多。
外婆家由于有鐵匠鋪和小診所,并沒有畏懼過困難時月。
新莊第一生產隊是秦駱寨劇團的發祥地,駱偉賢帶著戲班子去內蒙古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