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來一撲三抓地反擊駱三味,被一旁的人拉開來;陳大來氣恨不過,跳著腳罵罵咧咧要和駱三味拼命。
駱三味冷哼一聲揚聲大笑:“拼命?好啊!老子奉陪到底!”
駱三味說著把手中的煤油瓶墩在柜臺上道:“知道我為什么扇你一耳光嗎?是因為你黑心灌煤油做手腳一斤打成七兩五,大家說氣恨不氣恨!”
駱三味做過村支書知道如何鼓動群眾,他這么一說;圍觀的人群里立即有人響應:“商店坑顧客不是一兩天,得和這幫家伙好好說道說道!”
有人附和著但提出異議:“口說無憑,眼見為實;老支書手中拿著秤,一斤煤油打成七兩五一秤不就全見分曉了嗎?”
有人想當然地插上話:“要是中途做了手腳呢?一斤說成五兩還不是全憑一張嘴!”
“這話講得好!”駱三味瞥了說話人一眼道:“老駱早就想到這一點,在家稱重時便叫大隊長駱懂禮見證;駱懂禮和駱二味都是見證人!”
駱三味說著伸長脖子咽了一口唾沫道:“我女子香菱打回一斤煤油后,我一滴也沒有倒地原封不動秤了重;七兩五一點不多,現在可以繼續過秤!”
駱三味說著正要秤重,一眼瞥見商店負責人張改名便就笑了一聲道:“張店長你來秤吧!”
張改名看了駱三味一眼,不知說什么才好。
駱三味手里拎著煤油瓶一走進商店,張改名心中便發憷;他知道老支書是個頑彀彀,來商店一定有什么事;而他站在門口喊了幾聲陳大來后,已經知道問題出在這廝身上。
陳大來是商店正式工,利用手中那點權利和雷家壕雷宗耀的媳婦勾搭已經好長時間;張改名盡管是店長可身份是亦工亦農人員,對于陳大來的劣跡只能睜只眼閉住眼。
人報不如天報,頑彀彀老支書駱三味找上門來了;張改名心中不知是高興還是悲哀。
秦駱寨商店歸凌風縣供銷總社領導,總社在井泉公社設立了一個分社;分社主任叫馬致遠。
井泉分社下設有四個商店,秦駱寨是其中一個。
供銷社商店屬于大集體單位,營業員的身份也是參差不齊。
那時候干公事叫參加工作,但有全民工、集體工、合同工、臨時工之分。
更有什么以工代干,亦工亦農人員。
人員身份的區別意味著工資的差別,譬如全民工各種福利俱全工資也是最高。
最倒霉的是以工代干或者亦工亦農人員,由于他們是農民卻在公職崗位上;待遇也只是公分加補貼沒有什么福利。
張改名是亦工亦農人員,掙工分加補貼;一天10分工補助五毛錢。
但張改名工作能力強,井泉分社主任馬致遠任命他作秦駱寨商店主任。
馬致遠眼里沒有全民、集體、亦工亦農之分,只要有能力就給予重任。
張改名做了秦駱寨商店的店長,手中便有特權——批準議價商品。
議價商品可以不用票證直接用現金購買。
譬如議價煤油一斤一毛五分錢,張改名就有權審批,村劇團張利利就是從他那里購買到的議價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