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源做了一個鬼臉,告別外婆和娘;跟秦鎖、秦林三人走出秦駱寨小西村的城門樓。
秦駱寨有東城門樓和西城門樓,西城門樓在小西村也就是現在的第七生產隊;東城門樓在老莊第四生產隊。
老莊第四生產隊緊挨著小學校和城壕窖,駱偉賢的新莊是從老莊遷移出去的。
秦源三人出了西城門樓,便見一望無際的麥野展現眼前。
從這里趕往五丈原四十華里路,道路兩旁全是即將成熟的小麥。
三年困難時月過去后迎來的第一個豐收年,眼見就要變成現實。
秦源是重返童年的人知道這一年的豐收徹底改變了人們饑餓的狀況,可秦鎖、秦林未必知道。
秦鎖似有擔心地說:“二位小爸,甭看現在麥子長得旺勢,但屯到糧倉才算糧;收割前這段時間要是下雨、刮風、鬧地震,都會使即將到手的豐收化為灰燼!”
秦鎖的話似有杞人憂天之意,這也不難理解;農民嘛,就是期盼有個風調雨順的好年頭。
秦駱寨上輩人致死忘不了民國十八年那個大年謹,凌風、岐陽、眉鄔三縣餓死了50多萬人。
秦源是重生之人,知道1963年是個好年頭;麥子成熟前沒有天災也無人禍,這一料豐收徹底改變了秦駱寨人的饑荒狀況。
秦源也知道自然災害對社會生活的破壞和影響。
田野里的麥浪已經開始變黃,距離收割的時間越來越近。
凌風、岐陽、眉鄔三縣四十八鄉收割麥子時間一般在芒種。
芒種是農歷四月二十五左右,秦駱寨古會是三月二十八;剩下不足一個月的時間。
“布谷布谷……算黃算割……算黃算割……布谷布谷”的叫聲從南嶺和北嶺傳來。
秦源心中一陣陣激動,布谷鳥每年麥子收割前都會飛來飛去地啼叫;催促人們快把成熟了麥子收回去。
布谷鳥又名大杜鵑,被農人視為報春鳥、吉祥鳥、幸福鳥。
耳聽“布谷布谷……算黃算割……”的叫聲,秦源禁不住唱起了兒歌: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