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秦源沒有驚動布谷鳥項墜,布谷鳥項墜似乎也理解秦源的心緒靜靜貼在他的胸口上不作聲。
秦源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不能走王葆的老路,沒有什么緊要事不能使用布谷鳥項墜這個金手指;尤其是金錢方面在布谷鳥項墜面前提都不能提……
709工廠在渭河北岸,而五丈原大隊第十生產隊在渭河南岸。
秦源、秦鎖、秦林三人拉上冒了頂的一車洋柿子向709工廠走去。
秦鎖架著轅,車子走得搖搖晃晃十分艱難。
90后小朋友可能對架轅這檔子事沒有印象,尤其是生長在城市的90后聽見“架轅”兩個字不啻于聽天書。
見過騾馬拉的皮轂輪大車嗎?一般是三匹頭口,走在后面距離車廂最近的身上拴著五道六繩的強壯者就是架轅的牲口;走在轅馬之前兩匹頭口是副手拉稍的。
騾馬大車演變成架子車后,架轅的人要雙手抓住轅把;肩膀上扛一條轅繩使勁向前拉拽。
秦鎖架轅、秦林拉稍,秦源跟在車后頭用手推。
一道小渠溝橫在前面,三人使出出奶的勁就是越越不過去;秦源氣得直瞪眼。
秦源目視著道路上的渠溝,便就想起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情來。
改革開放一開始國家便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口號,現在看來那是一句至理名言。
二十一世紀無論你走到中國農村什么地方,展現眼前的全是平整寬敞硬化了的柏油、水泥路。
1960年代鄉村沒有這檔子福,平整的道路沒有幾條;就是二道原上的西安至寶雞跑汽車的公路也是坑坑洼洼。
秦鎖將架子車轅仰起來,氣呼呼走到秦源跟前急憋憋道:“秦源爸你看到了么?鎖兒和林子小爸都說拉500斤貨上不了馬家原那道陡坡,可是你犟得像頭驢就是不聽;現在怎么樣,剛走出洋柿子地沒有幾步就走不動;你說咋辦?”
秦源有點怔驚,乜斜著眼睛盯視著秦鎖回敬一句道:“咋呼啥?咋呼啥?我說裝一千斤能拉回去就能拉回去!”
“秦源你成的什么精?”秦林不明事理地詰問道:“鎖兒沒有說錯呀!裝滿一千斤連個溝坎也闖不過去還如何上馬家原那道坡,卸上一半吧!”
秦林語氣深重地說著,就要給地上卸貨;秦源將他一把扯開來吼了一聲:“你敢!”拳頭便就高高舉起來。
秦林嚇得向后退了幾步,他盡管比秦源大一歲可是個頭只搭他胳肢窩;兩人走一起人都以為秦源是哥哥。
秦源舉起了拳頭秦林還能不怯火?但秦源很快把拳頭收回來嘿嘿笑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架子車遇到渠溝過不去是因為斜眼子不會架轅!”秦源喊出秦鎖的綽號。
秦鎖用疑惑的眼神盯視著秦源,秦源笑得更響,道:“秦鎖你不承認自己駕轅架得臭?”
秦源說著,揮揮手臂道:“林哥、鎖兒你倆后面呆著去,秦源來駕轅一定能越過這道渠溝!”
秦鎖和秦林不明事理地走到車子后面去。
秦源走到前面架起了車轅,用意念暗示布谷鳥項墜讓拇指小矮人出來幫忙;這次要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