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某網站悄然出現了一個話題討論。
“有人在看公安部春節晚會嗎?”
“那是什么?”
“樓上零零后無疑。”
“科普樓:在86年之前,全國范圍內的春節文藝晚會只有央視春節聯歡晚會。當時從宣傳公安形象方面考慮,時任公安部部長提議,要與央視合作,也搞一臺春節文藝晚會,此為公安部晚會歷史淵源。”
“樓上夠了!度娘黨水字數什么的走開!”
“一群老年人在上面唱來跳去,不知道有什么看頭,我家爺爺輩的專屬。”
“痛心疾首!還有沒有一點尊老愛幼的華夏傳統美德了!雖然我也不看~”
“oldfashion!”
“所以樓主到底想要表達什么?”
一群嘲諷聲中,樓主再次爆料。
“難道就沒有人發現,唱《少年壯志不言愁》的那個小哥,就是前段時間魔都衛視晚會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那個?”
“.......,樓主人才,表示完全沒看過。”
“主旋律歌曲,從來不感興趣!”
“可能等我四五十歲后,會聽聽看吧。”
“看這歌的名字,有跪舔嫌疑...”
“樓上小心被查水表!”
“前排圍觀,瓜子啤酒飲料礦泉水嘞!”
網絡上到底還是年輕人的天下,中老年雖然也在普及中,畢竟少數。
然而樓主繼續爆料,“沒有人聽過嗎?雖然是主旋律了點,但音樂本身的魅力不可小覷,有望流傳多年而不衰,越沉淀越有味道。好吧,其實我只是想說,你們難道沒發現,這小哥除了是演唱者,還包攬了兩首歌的詞曲嗎?”
“路過,毫不關心。”
“看樓主這么辛苦的打廣告,我就勉為其難點個贊吧。”
“寫兩首歌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樓主過了!”
“youcanyouup!還寫兩首歌不是事兒?樓上有點小瞧創作吧?”
“樓上的樓上意思可能是說,能寫出兩首歌以上的人不在少數,這樣的事情沒必要宣傳的人盡皆知吧!”
“正解!”
“我去聽了聽這兩首歌,倒是有點理解樓主的意思了,這兩首歌與一般意義上的流行歌曲不同,展現的是家國情懷,沒有一定的文化積淀和深厚的音樂素養,想必很難做的出,而創作者又僅僅是個看著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這就相當的難能可貴了。”
“大能出沒,繞行。”
“上面分析的很到位,支持下。”
“看到大佬的分析,嚇得我趕緊去膜拜了一波,不否認挺順耳,但確實不是我的菜。”
“牛人,鑒定完畢。”
“小哥哥顏值好高,歌不關心,但人被圈粉~”
“擦,我們這地方居然還有妹子這種生物出沒?”
“樓上,你怎么知道這位就是妹子?”
“呵呵呵,細思極恐...”
本來也就是一件長相帥氣的年輕小哥,寫了兩首oldfashion歌曲的故事,討論到這里也就差不多終結了。
然而樓主可能是資深炒作黨,在話題終結之際,又放出一波大料。
“你們以為這樣就完了么?圖樣圖森破!難道就沒有人發現,這位小哥的名字‘閔學’,和最近幾首大熱的流行說唱歌曲,詞曲作者名字相同嗎!!!”
樓主緊接著還貼心的po了數張截圖,專門為懶得去度娘的人所準備。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詞/曲:閔學!
《少年壯志不言愁》,詞/曲: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