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包子默的這個回答有點意外,閔學仍舊追問道,“什么類型的紀錄片?”
人文的,自然的,歷史的,生活的...紀錄片的分類也有很多種,就比如前幾年風靡的《舌尖上的華夏》吧,就是其中佼佼者。
其主要內容就是介紹華夏各地的美食生態,通過對美食的多個側面的講述,來展現食物給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飲食文化的精致和源遠流長。
整個片子拍的那是相當有格調,閔學為此養成了去哪都先找美食的習慣。
不過在閔學的印象里,沒什么記憶比較深刻的紀錄片主題曲,這可能也和人們的觀影習慣有關吧,畢竟除了個別紀錄片,其余的在華夏受眾并不廣。
“是上面的任務。”包子默又給了個另閔學意外的答案。
包子默靠著門框繼續道,“上面要拍個展現時代風采的,關于改革、發展、民主、法治、文化傳承的紀錄片。”
嘖,滿屏幕的高大上氣息撲面而來。
這種片子說好拍也好拍,夠正就能過關,但說不好拍也真的是挺難,主要問題在于拍出來誰會看。
劇本想必是已經框定好了的,且經過數個部門層層審批,沒什么好改動的,關鍵看導演如何敘事了。
拍商業了吧不符合主題,領導也不能同意,拍主旋律了吧又沒人愛看,真的是兩難。
好在閔學不是導演,不必為這個事情發愁。
“這類片子加上經典紅歌配樂就好了,要不就是找資深樂壇老前輩操刀創作,怎么會找到我這來?而且還是要主題曲?”閔學覺著包枚挺敢想的,一般導演接著這種任務大多中規中矩搞定得了。
“創新!現在干啥不得創新!改革創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動力!是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
“打住!”閔學止住了包子默的即興演講,“師兄,這么些年了,你當年考公務員時候這申論的水準還是沒半分下降啊!”
“嘿嘿,一時激動,見諒見諒。不過,要還弄成老三樣,也不用找到我姑姑頭上,”包子默一副與有榮焉的樣子。
以什么思路拍攝,閔學不清楚,但敢啟用一個新人寫主題曲,這就不是一般導演敢做的。
“夠魄力!”,閔學豎起大拇指!
“承蒙夸獎!怎么樣?寫一首唄?我就是個拉線探路的,先來問問你的意向,你要答應,我這就聯系我姑姑,讓她和你細談?”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古人的品格著實讓人欽佩。
碰到一個這么看好自己的前輩,閔學是真的很想一口答應下來。
然而,閔學自家清楚自家事啊,論創作,他現在真的就是個初出茅廬的菜鳥。
突如其來的靈感是有的,而且只要有旋律,不管長短,閔學也都學習前輩們記錄了下來,但是迄今為止,未能形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可能是時機未到吧。
連自己隨心所欲的創作都未能達成,就更別說指定主題的曲目了。
“雖然很想接受,但我怕辜負包老師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