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事情揭過,關弘濟又遞過來一本檔案。
“?”
“你就不好奇你當年碰到的那案子?”
莫非是?
閔學接過,仔細看去,真的是當年他當片警時,那個模仿《白夜追兇》的殺人碎尸案,也即“9·29”案。
當時因為職位所限,只能在外圍值守,對內情知之甚少。
對這個案子,閔學不是不好奇的,不過有些事情,出于各種原因,真的不好打聽,也不知道關弘濟怎么突然想起給他看了。
摒棄掉腦海中的胡思亂想,閔學在回憶中翻看起檔案。
第一起案件,公園拋尸。
第二起案件,酒吧門口草坪拋尸。
第三起案件,酒吧殺人...
等等,第三起?閔學記得,當時第三起案件是三支隊在查吧?包子默還到場來著,怎么合并到一起了?
前倆案子自然有關聯,是三個人被殺分兩次拋尸,閔學還因為是原著作者,而被請去“協助調查”。
只是這第三起案子,不是酒吧主唱王明被殺嗎?這案子也和前兩起有關聯?
看關弘濟沒有讓他拿走檔案的意思,閔學了然,兩人暗暗達成了默契,誰都沒著急。
帶著疑問,閔學繼續看下去。
檔案有幾百頁之多,死者的身份背景、社會關系等都一一在列,證據材料也非常多,閔學甚至還在其中發現了關弘濟的一些破案思路。
時間緩緩流逝,兩個小時后,閔學以正常速度瀏覽完一遍,闔上了最后一頁。
從檔案可以看得出,這三起案件中查出的每一條線索,都經過了大量分析研究和排查追蹤。
但無一例外,所有線索到了最后,都畫了個大大的叉。
而嫌犯,別說指紋毛發了,竟然連一點明顯痕跡都沒留下,反偵察能力極強,簡直如“幽靈”一般。
關弘濟放下手中的文件,“怎么樣,有什么看法?”
“連環殺手?”閔學不確定的猜測。
閔學說的連環殺手,是真正意義上的連環殺手,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固定”,殺人動機、殺人模式以及殺害對象,都不會輕易改變。
這是因為連環殺手的殺人行為是為了要滿足心目中一個固定的理想目標的緣故。
一般的人總認為連環殺手外觀必定像瘋子或狂人一般,品德低劣,事實上未必如此。
連環殺手外表多半與一般人無異,有些甚至很迷人,并且有高尚的情操或嚴格的道德感,甚至不乏高學歷者。
他們在被發現后,往往會讓周邊的人感到無比震驚,有一種“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殺人”的感想。
“哦?為什么?”關弘濟感興趣的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