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可能可以查到,但有其直系親屬在,當然還是直接開口問比較方便快捷。
實際證明,這方法確實很有效。
“不,雖然祖上書畫傳家,我曾祖父也小有名氣,但當時他的志向并不在此。”
“我曾祖父年少時就立下志向,要走遍華夏山河,并付諸于實際,直到后來,戰亂頻發,才不得不停下了腳步,投身救國,創下一番事業。”
閔學聞言有些神往,國難當頭,投筆從戎,亂世之英雄也。
閔學不由感嘆,“也正因為你曾祖父年少時的游歷,才使其畫作更為神形具備,得山水之精髓吧。”
米書蘭淺笑,端起熱茶喝了一口。
恰在此時,菜陸續上齊,好久沒來這家私房菜館,閔學還真有點想念了呢。
招呼米書蘭,閔學打算邊吃邊談。
這家私房菜館做的,并不是地道的魔都菜,而是經過了改良的不知名菜系。
你很難將它歸類到哪里,反正很對閔學胃口就對了。
而電視里演的果然都是騙人的,米書蘭并沒有像沒吃過似的,對“路邊攤”表現出極大興趣。
觀其表情,稱不上喜歡,也說不上不喜歡。并不是食物本身的問題,可能是米書蘭本身,就不是一個愛吃之人吧。
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管理身材,有極強自制力。
閔學就沒那么多顧及了,津津有味的品嘗起來,過了把癮后,才又開始談正事。
“你對嘉慶己卯年有什么印象嗎?”
“嘉慶?己卯年?”米書蘭的神情有幾分疑惑,終是搖頭表示沒印象。
一般人對這種農歷紀年并不敏感,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除了特定節日,已經很少提起農歷了。
于是閔學進一步提示道,“也就是1819年,確切的說,是1819年6月19日。”
然而遺憾的是,米書蘭給予閔學的回答依然是搖頭。
閔學也沒太失望,畢竟這字是隱藏在畫作下的,人盡皆知才比較奇怪。
“那么四時亭呢?”
閔學以為米書蘭仍會搖頭,卻沒想到米書蘭卻愣了一下,回憶著說道,“我...似乎聽我爺爺提起過這個地方。”
“那是在我小時候,爺爺將曾祖父的游歷,當做故事講給我聽的。”
“哦?你還記得在哪里嗎?”意外收獲啊,閔學終于確定,四時亭原來確有其地。
米書蘭沉浸在回憶中,半晌后,終是搖頭,“時間太久了,我實在想不起來!”
“......”,行吧,很正常,小時候爸媽哄小孩講的故事,即便記憶力強如學霸閔,也記不全,不能強求。
很遺憾,此行獲得的信息量并不大,且貌似無助于尋找寧玉宸、卡羅琳二人,只好當做純約美女吃飯了。
“不過...”,米書蘭難得無厘頭了一回,“這日期,和我企鵝號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