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子瑜眼中的精光絲毫未減,“不,我不是說那段,而是說你從普通事件中,提取到有效信息的能力!”
“學生們或許覺得,最后那段關于真兇的推斷最精彩,我卻認為,沒有這種消息提取能力,一切不過無根之基。”
閔學嘴角微揚,“雕蟲小技耳,當不得如此贊譽。”
“不不,我不是在客套,如果警方有你這樣的洞察力,那這世間就很難存在完美的犯罪了。”
完美的犯罪?
聽到這五個字,閔學心里又是一動,他馬上聯想到了自己在課堂上閃過的那個想法。
既然唐睿他們跟蹤了這么久,都一點兒盜畫案線索都找不到,看來是聶子瑜利用專業知識,進行了縝密的布置和高度的風險規避,取證難度極大。
即便閔學親自出手,現有條件下,能著力的點也少得可憐。既然舊罪難以追尋,何不轉換下思路,“逼”其再犯個新罪呢?
這個“逼”,自然不會是強迫或是引誘,以聶子瑜的為人,他人也很難強迫或誘導其做什么。
當然,以上計劃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聶子瑜不會只做一次就罷手。
對于聶子瑜的犯罪動機,四支隊有過調查,聶子瑜家庭條件極佳,應該不會是出于經濟方面的原因,那么,不是物質方面,原因就有可能出在精神方面了?
比如,想“學以致用”,給生活來點兒調味品?追求精神上的滿足?等等...
所謂吃飽了撐的,有錢人的想法和追求,有時候還是蠻難理解的。
聶子瑜適才所說的那五個字,也暗暗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而恰好,閔學陰錯陽差下做的一切,很明顯的激發出了聶子瑜強烈的“挑戰欲”!
這個**,閔學在上課的時候就感受到了,所以一直想著再如何“激發激發”。
沒想到不等閔學找過去,聶子瑜倒主動送上門來了,看來直到今天,他才將閔學當成真正值得重視的對手。
思緒電轉間,閔學開口否定道,“完美的犯罪?這世間,本來就不存在完美的犯罪。”
“哦?”聶子瑜的興致明顯高漲,“何以見得?”
因為某偵探小說的流行,很多人相信,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犯罪,只有還未被偵破的案件。
這觀點沒什么新鮮的,于是閔學沒有回答,而是微笑反問,“難道聶教授有不同的觀點?”
聶子瑜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誰能說的準呢?這世界上既然有您這樣的破案天才,那么如果有能進行完美犯罪的人存在也不足為奇。”
哎呦喂,這么捧,閔學都不好意思唱反調了。
這當然只是調侃。
因為通過這句話,以及聶子瑜說話時的表情和眼神,閔學就知道,他想辦的這事兒,妥了。
“求同存異。”
閔學只回應了四個字。
偉人的話總是很有借鑒意義的,聶子瑜完全沒有反駁。
雙手交握后,兩人一東,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