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同和蕭勝不約而同安靜了下來。
連泰在刑偵界的赫赫威名,就連眼高于頂的蕭勝,也不得不服,那都是用一樁樁一件件的大案要案堆積起來的。
見二人聽進去了,連泰才再次開口,“小蕭,我知道你理論知識豐富,但繼同有也著近十年的刑偵經驗,你們二人這次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定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火花?
二人對視了一眼,確實是火花四濺。
不過連泰這是鐵了心要把他們塞進一隊呀,彭繼同就不用說了,師傅的話肯定得聽。
蕭勝也不是愣頭青,連泰的面子也是一定要給的,所以他也沒再表示反對。
于是乎針鋒相對的倆人,再加上如同“空氣般”存在的閔學,組成了全場唯一的三人組。
看熱鬧結束,眾人四散分組偵查。
一出門,彭繼同就撞了撞閔學肩膀,“嘿我說,你剛才又玩的哪出吶?”
“什么玩哪出?”閔學反問。
“裝是吧?剛才連隊讓你說說想法,你怎么什么都不說?”彭繼同一臉的我讀書少,你別蒙我。
閔學則是滿臉冤枉,“該說的都被你們說了,我還有什么好說的?”
這話倒也不是瞎扯,就剛才那屋子人,不說匯集了全國所有精英吧,但也都是各地的翹楚。
案子確實疑難,但架不住高手眾多又思路廣博,眾人從各個角度,將這一共八起案件解讀了個遍。
不管分析的對不對吧,反正是相當的全面細致。
這些角度,閔學自己其實也想了個八、九不離十,只是沒主動加入討論,他覺著沒必要為了顯示自己“知道”而去湊熱鬧。
而且吧,如果沒有獨特的切入角度,不過是在重復眾人前面的思路罷了,所以閔學在連泰主動問起時,沒說什么。
不過準確說來,閔學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的。
塵封十八年的案子,即便加上新近發生的一起,謎團又哪是那么容易解開的?
就通過那本卷宗?亦或是那位老刑警胡德水的描述?
真這么好解開,也不用一等十八年。
閔學覺得,還是先實地走訪看看,之后才有發言權吧。
十八年前那幾起案子是沒條件走訪了,這不還有新發生的一起嘛。
“我想去現場看看,你呢?”又是有組織的人了,閔學行動前怎么也得征求下彭繼同的意見。
對方聳了聳肩,“那現場我倒是去過一次了,不過既然你要去,那再看一次也成。”
現場看多少次都不嫌多,沒準就有什么新的細節被發現呢?所以彭繼同絕不是單純陪同。
“那你呢?”閔學目光越過彭繼同的肩膀,后面站著的,是一臉不情愿跟出的蕭勝。
蕭勝沒有回答,而是看向彭繼同道,“雖然被分到了一組,但是我認為我們還是各查各的比較好。”
“你以為我想和你一組啊?”彭繼同翻了翻白眼。
要不是連泰的要求,而且有法律規定公安辦案人員在取證時,除少數特殊情況,必須有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才是有效的,彭繼同才不會答應和蕭勝搞在一起。